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尊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及内在机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尊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及内在机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参数逐渐受到关注。Diener(1984)认为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它由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个体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这三个维度虽然有共同变化的倾向,但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对独立,其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个人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并非预示他在消极情感上的得分,反之亦然。而生活满意度作为认知因素,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客观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小,而个人的内部建构决定着幸福体验。尤其是人格,它是幸福感最可靠和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作为C.R.Roger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我和谐是预测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它被定义为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的一致或接近。根据主观幸福感的自我理论,它将参照标准设定为“理想我”。当现实我高于或与理想我一致时,个体会体验到幸福感,而当两者相去甚远时,个体则会感受到负性情感,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因此有理由假设,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并且自我和谐显著预测幸福感。关于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直接相关研究很少:Sheldon等对美国、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4种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研究表明,自我和谐的个体显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国内王儒芳等对军人的研究表明,军人的自我和谐和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付伟等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钟艳兰等的研究表明,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高自我和谐(低分组)的研究生比低自我和谐(高分组)精力更旺盛,具有更愉快的心境,生理躯体松弛,情感行为控制较好。说明自我和谐越高,主体幸福感也越强。由于研究数量偏少,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自尊、社会支持、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生活事件、性别等。其中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两者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同。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重要性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是对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间差别的态度。Furnhamza以406名年龄在14~28岁之间的青春期被试为研究对象,得出自尊是幸福感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他认为高自尊者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乐观自信,有较好的应激方式,他们试图改变情境而不像外控者那样企图逃避现实,所以能较好地应付各类问题,幸福感相对高一些。国内张雯等也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与自尊总分显著相关,我国张力为以运动员为被试的研究也得出了这一结论。

除此之外,Higgins的自我不一致理论指出:一旦自我认知不和谐,就会导致低自尊。当自我意识的差距过大,外在行为不符合理想自我,经常会导致不愉快的体验,个体察觉到消极的自我不一致,最终导致自尊水平降低。既然自我和谐和自尊密切相关,而高自尊导致高主观幸福感,那么自尊是否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某种中介作用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近一步探讨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河南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88%。男女所占比例为22.7%和77.3%;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所占比例为20.7%、25.3%、25%、29%;理科占30.7%人,文科69.3%人;农村和城镇户口占64.5%和35.5%。

2.2 研究工具

2.2.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本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点式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量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值为.793。

2.2.2 主观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由两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生活满意度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包括5个项目,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一一生活满意度,要求被试评定对这5个句子的赞同程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7级,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其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应用十分广泛。能较好反映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

情感平衡量表由Bradburn等人编制,用于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该量表由10个项目构成,要求被试回答在近几周里,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积极情感回答“是”记1分,“否”记0分,消极情感回答“是”记0分,回答“否”记1分。该量表信效度较好,经过翻译,这两个分量表的中文版一致性信度分别是.81、.81。

2.2.3 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从“非常不符合”(得1分)到“非常符合”(得4分)作四级评分,记分方法按韩向前、江波等提出的建议:1、2、4、6、7、8题正向记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α值为.832。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处理。

结果

3.1性别和年级在各变量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被试组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1,350)=4.835,F(1,350)=12.355,P

进一步Scheffé分析得出(表1):大一与大二,大三与大四在自我和谐上有显著差异(MD=3.57,MD=3.731;P

3.2 自尊、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自我和谐、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表中各个维度间的相关显著性进行探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见表2):①自我和谐和与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相关;②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主观幸福感都与自尊显著负相关;③自我刻板性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但是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相关不显著;④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个维度显著相关。

进行回归分析(表3):自尊和自我和谐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解释其15.6%和17.7%。当自我和谐是唯一的自变量时,它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解释其6.2%。当自尊作为因变量,自我和谐能够显著预测并且解释自尊的7.7%。如果自尊被控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从6.2%降到了2.1%,标准回归系数从.248降到.150,这一部分是由自尊引起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自尊在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中介作用。

3.3 自尊作为中介变量

如表3中呈现,推测出自尊是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变量。根据Baron和Kenny(1986)进一步进行中介分析:①④自我和谐与自尊显著相关(表2);②,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表2);③,当自尊被控制时,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降低到不显著。中介影响的统计数据通过Sobel方法来计算。具体的公式是Z=ab/√b2sa2+a2sb2,Z=ab/√b2sa2+a2sb2+sa2sb2,Z=ab/√b2sa2+a2sb2-sa2sb2。在公式中,a和Sa表示非标准测试系数和独立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标准误;b和Sb表示非标准测试系数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标准误。

在表4中,我们可知中介影响显著。中介影响数据上的表现是a(-0.121)与b (0.519)相乘,即0.06。全部的影响是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非标准系数(0.159),中介在其中起到了37.74%(0.06/0.159)。

讨论

自我和谐、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自我刻板性高于女生(见表1)。这个结果与赵冰洁和陈幼贞、王玮和安莉娟等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调查结果有些许差异。这或许是因为本研究所选的被试来自于师范学校,女生占了大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女生参与的活动相对较多,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为灵活。但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方面,男女生没有差异,说明环境的不同更多的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如表1呈现,自我和谐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大二和大三之间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稳定。由于大一面对的是一个新环境,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所以他们有着最低的自我和谐;大四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程度最低,这说明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提高,使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客观和理性,提高了自我发展和社会化程度。

年级和性别变量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另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结论支持第二种观点,这与郑雪,严标宾等以广州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思想也不断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大学生作为活跃群体己经广泛地接受了各种观念,因此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所以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也就可以理解了。本研究中,不同性别的被试自尊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当今在校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过去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摒弃。在大学里,无论是学习还是参与社会活动,她们拥有和男生同样平等机会,因此在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评价上不存在性别的差异,即其自尊无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国内一些研究认为大学生的自尊存在着年级差异,但他们的结论和解释各不相同,所以关于年级对自尊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讨论。

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作为中介变量

在本研究中未加入自尊变量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当加入自尊变量时,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一部分要通过其来实现。Sobel检测表明,自尊解释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37.74%,表明其的中介变量身份。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自我和谐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如表2和表3呈现,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都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说明自我和谐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自我和谐程度强的学生能感受到高主观幸福感。Sheldon和Elliot]的与自我和谐有关的因果模型指出,自我和谐程度改善能导致一系列结果:高自我和谐可以更长久地坚持对目标的追求,更轻易地完成计划。完成计划会使人们愉悦,就感到幸福。根据Rogers的临床观察和之前的研究,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是精神错乱的重要原因。自我不和谐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能达成一致,最终导致冲突,形成压力,降低生活满意度,感到焦虑,体验更多的负性情绪,所以主观幸福感会低。

另一方面,自尊具有主观性,体现在它是个体自我觉知和自我评价时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强调的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与情感体验。个体把自己与他人,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得到主观感觉和体验。无论体验是满意还是不满,都会从中得到一定的自尊。所以我们推测,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差甚远,即自我不和谐程度低,意味着自尊程度较低。而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高自尊会体验到高主观幸福感。

这一结论有利于解释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当他们主观体验感到满足,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时,其自尊程度就会提高,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就一致或接近,能够勇于面对困难,试图改变困境,较好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幸福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的自我概念,即更好的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缩小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提高了自我和谐程度。学生更好的接纳自己,能提升自尊水平,从而影响幸福感。

(西南大学心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