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政策的出台,作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就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进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郴州;产业转移;对策

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处于波动状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运行,由于发达经济体对消费品需求量的萎缩,依靠出口带动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潮,经济增长遭受严重威胁;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渐趋回暖的世界经济形势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如何规避经济发展中得不稳定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西部地区更应该在吸收借鉴国际和国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高标准第推动本地区经济建设。郴州作为湖南“南大门”,具有毗邻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的特殊地理优势,同时作为国家重点承接产业转移试点地区,有必要适时转变发展理念,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承接产业转移措施,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1 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分析

产业转移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客观经济现象,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拥有一系列内外部的优势和条件,就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1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粤港澳的“后花园”,是湖南扩大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国家、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郴州的发展。1988年郴州被国务院批准为“由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实验区”。1994年底被列为湖南省“一点一线”优先发展区域。200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策;同年4月,郴州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九个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并被正式授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称号。2009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得决定》、《关于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在内的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州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2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郴州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处于纵向“珠三角――长株潭”与横向“闽三角、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的交汇处,是华南经济区与内陆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和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郴州市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106和107国道呈南北走向纵贯全境,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南北交通干线――京广铁路,连接了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等从沿海到内陆的主要经济发展带,为郴州利用大型城市群的辐射效应发展自身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开通不久的武广高铁,使郴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株潭城市群之间实现了“一小时”同城效应,对三地群众的传统交流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渐显现,为郴州加快追过步伐增添了新的动力。正在建设的呈东西走向的衡茶吉铁路和厦蓉、桂宁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优化、完善郴州的交通网络,使郴州成为下一个区域交通枢纽。

1.3 自然资源丰富

郴州矿产资源丰富,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之称,是全图19个重点产煤地市之一。2010年末,已发现矿产11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0种,其中钨、铋、锡、锌、石墨、萤石等储量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具有优势。钨矿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占世界储量的21%,是我国两个最重要的钨矿区之一;铋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探明储量居全图第三位;锌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四位;石墨探明储量近1000万吨,居亚洲和全国第一位,年产量占全国的60%,对世界石墨市场的价格能产生直接影响;柿竹园矿区曾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郴州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5%,已建成10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此外,郴州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是联合国确定的小水电开发区之一。

1.4 居民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近年来,郴州经济发展较快,“十一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11.6%,2010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81.8亿元,人均GDP超过24000元,经济总量位列湖南全省第6位。居民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2元,全市农村居民人经纯收入5208元,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过1.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超过1000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3500元。居民消费品市场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4亿元,“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0亿元。

2 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整体规模偏小

园区经济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园区承接的企业数量、规模、行业类型、技术密集程度及产出水平,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郴州自确立加快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政策以来,已在所辖7个县市及城区先后建立了10个产业园区,其中有湖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可以说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郴州在园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园区经济总体规模较小,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还不够明显,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园区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与广州、嘉兴、杭州等园区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远远落户,与长沙经济开发区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

2.2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郴州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园区承接的金属冶炼、铸铁及水泥生产、电镀等高能耗、高污染性产业,由于生产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要求不相符。目前,郴州已呈现出资源枯竭趋势,各种主要矿产的剩余服务年限大为缩短。据统计,煤的剩余服务年限为8年;黄沙坪铅锌矿、宝山铅锌矿剩余服务年限在几年至十几年之间;瑶岗仙钨矿剩余静态服务年限仅为3年;柿竹园铅锌矿剩余服务年限仅为1年。严峻的资源枯竭趋势使得承接的资源消耗型企业面临短时间内难以转型升级的窘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2.3 缺乏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当前产业转移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转移产业层次提高,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产品的研发、市场制造、加工组装、产品营销及辅助服务的价值链条上,一般遵循从低端的产品加工到高端的产品研发的顺序转移产业;产业转移中,利用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形成产业集群转移等。这些新特点要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从自身工业发展实际出发,在承接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解决当地民众就业的同时,还应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论证,选择一些处于成长上升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相契合的主导产业加以承接,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产业结构不优、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郴州依然比较突出,需要在下一阶段产业承接中引近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加快本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

3 推进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的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承接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硬环境。加强以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省级现有及重点规划中的交通干线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尤其要加大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优势的潜在承接地区的基本路况建设,使其与主要交通干道连接,构建完善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物流网建设,改善郴州区域内的物流配套服务,以郴州湘南国际物流园为建设重点,引导、扶持其他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多层次的物流网络,提高企业产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郴州地区对潜在转移产业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硬环境。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各项扶持政策,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在政府经济职能设置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郴州实际,推进政府经济服务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信息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及办事透明度,形成高效廉洁的经济建设环境,提升转移企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进一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扶持政策,在厂房建设、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方面给予转移企业更多的支持与让利。根据转移产业所处的产业链条位置、产品生产特点等因素,加强承接地产业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创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软环境。

3.2 优化、提升现有承接产业

做好现有承接产业的保障服务工作,对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后勤保障。积极引导现有承接产业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与产业布局的调整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改造作为促进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形式,促进承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并给予适当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竞争力。

积极引导、扶持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逐步改变传统的简单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引进先进技术走资源集约化、精细化利用的生产方式。矿产品加工企业应坚持从初加工到精细加工再到新材料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有限矿产资源的价值,提高矿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鼓励资源型企业根据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产业,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生产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产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注重培育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注重发挥承接产业的后续升级能力。郴州作为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应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市综合产业规划布局,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区产业升级相结合,科学、合理布局今后中长期产业升级计划。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先选择承接一些与本地区原有产业契合度和适应性较好、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重点承接和发展国家鼓励、扶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承接和发展本地区没有的产业或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的落后产业向本地区转移。鼓励引进企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建立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业,通过在承接中创新,培育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实现郴州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3.4 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保障。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为下一阶段教育输送大量合格的入学者。完善以湘南学院为重点的高等教育,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在基础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开设一些实践性强的学科,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大职业技能学校教育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行业进行职业细分,加强职业培训,培养造就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的专业化技能人才。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计划,对待业的大学生、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满足不同行业人才需求。此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完善户籍管理、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为引进的高层次、特殊型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子红.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蔡月祥,王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分析――以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01).

[3]刘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03).

[4]陈雪梅,田慧蓝,申黔川.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5,(12).

[5]左伟.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1,(03).

[6]张宏伟,袁晓辉.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1,(01).

[7]路红艳.“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转移趋势及特点[J].特区经济,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