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认真审题,弄懂题意,才能快速解题,避免错误。那么怎样提高审题能力呢?本文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从抓关键词、排除干扰因素、挖隐含条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07—01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题的关键,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和综合等,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只有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才能迅速求解,避免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审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意义

许多解题者不习惯审题后再解题,不舍得在审核上下工夫,常常就会因对题目信息感知不足,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无序,解题过程障碍重重,甚至造成错解,审题不过关已成为学生解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指导学生的审题行为,对提高学生审题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1.保证审题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成功的审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不同的试题,不同的人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考试中学生为了抢时间,往往不重视审题,在审题上花的时间不够,导致审题出错。所以,习题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这就是要求教师讲解习题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审题时间,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急于讲解。同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读题,因为教师读题时语气的轻重缓急都会对学生的审题形成暗示。

2.对学生的审题进行指导

许多学生不会审题,缺乏常用的审题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审题进行指导:

(1)抓关键词

许多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对解题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词汇,能否对其准确地理解,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因此,要仔细阅读题目,逐字逐句地推敲斟酌题目中文字的含义。

所谓关键词,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平移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参数范围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仅在” “最大值”“最小值”“一定”“任意”“存在”等。让学生通过习题正确理解有关关键词语的内涵。例如:

“仅在”——往往与临界情形相联系;

“最大,最小”——往往与边界情形联系;

“一定”——是唯一不二的情形;

例1. 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2y—3≤0x+3y—3≥0y—1≤0,若目标函数z=ax+y(其中a>0)仅在点(3,0)处取得最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为■

[关键词] 仅在,最大值.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能够找出关键词,并用笔划出来,这对提高审题效率和准确性有很好的作用.

(2)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已知条件不直接告诉,而是寓于某些概念,现象,数据,图形之中,称之为隐含条件。常见的隐含条件有知识含条件,临界条件含条件,数据含条件等。有些隐含条件隐藏的并不深,平时又常见到,挖掘起来并不难;有些则隐藏的比较深,审题时需要深入分析,反复推敲。

例2.是否存在实数,使函数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隐含条件]①”函数”f(x)=loga(ax2—x)隐含“底数a>0且a≠1,真数在[2,4]恒成立”

②“函数f(x)=loga(ax2—x)在区间[2,4]上单调递增”隐含t=(ax2—x)“在[2,4]单调”。

③“真数(ax2—x)>0在[2,4]恒成立”在求解中只需利用其单调性让其最小值大于零即可。

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将生活情境,数学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多种多样,被隐藏的可能是字母,变量或关系式的制约条件或取值范围;也可能是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它所属对象的性质,或是问题所适合的数学模型或公式、定理等。要认真地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条件,选择适用公式等,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数形结合

“数”与“形”是数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图像分析法正是在这一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用数形结合与数形分离的思想进行解题,题干中图像意义比较明显,丰富的问题,一般可用图像分析法求解。画图能清晰地展示题目中所叙述的数学关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内在联系,确立变量的间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例3.若圆x2+y2—4x—4y—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l:ax+by=0的距离为2■,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题中有两个研究对象:直线与圆,大多数学生感到题目看懂了,但是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不画图,要搞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及其关系将很困难,但要是能画出如图1所示的图形,寻找到临界情况,一切就会显得简单明了.

要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如画示意图,立体图,立体图转化平面图,运动轨迹图等;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认清题目所描述的数学过程。

图1

(4)建立数学模型

通常数学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根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数学规律和方法的能力.这类题情景新(内容一般课本上没有),题干较长,表述抽象,干扰因素多,审题时应积极寻找已有的信息与某此概念,条件及过程之间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此类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数学模型,将题目转化为熟知的数学情景.

例4.一张1.4m高的图片挂在墙上,它的底边高于观察者的眼1.8m,问观察者应站在距墙多远处看图,才能最清晰(即视角最大,视角是指观察图片的上底的视线与下底的视线所夹的角)?

[审题关键点]此题的考点是正切,两角差的正切公式以及导数求最值.学生的易错点是不能从题目中寻找切入点,感到题目比较陌生,不会设定变量,无从下手。

学生若画出示意图,建立数学模型,由已知条件转化为求tanα的最大值,进而设定未知量x,根据两角差的正切和求导即可解出。

(5)警防“陷阱”

所谓“陷阱”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问题是否周密,分析问题是否准确,而设计的容易导致错解的一类题目,解这类题目要小心。

例5.已知定义在[—2,2]上的连续函数f(x),其导函数f'(x)=4+cosx,且f(0)=0,解不等式f(1—x)+f(1—x2)

[审题关键点]1.有些同学求原函数的基本功不扎实,认为f(0)=0这个条件是多余的,其实忽略了常数项的导数为零。在求原函数f(x)时,要设f(x)=4x+sinx+c,利用f(0)=0得c=0。

2.很多学生受前经验影响,把解题重心用在单调性,奇偶性运用上,忽略了最明显的1—x,1—x2要在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从而造成错解。

三.教师在课堂习题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拖

1.暴露审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

习题讲解时,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暂缓作出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审题方案,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审题,评价别人的审题过程中体会审题的技巧。

2.再现错题的审题过程,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

把学生因审题引起的错误收集起来,进行归类整理后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许多题目的出错都源于审题,审题在正确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审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