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侗乡狗肉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侗乡狗肉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侗家人喜欢养狗,因为狗能狩猎,能看守门户,几乎家家都喂养,有的人家还喂好几条哩!侗家人对狗是蛮有感情的,但侗家并不忌讳吃狗肉,有的人还格外喜欢它。一是狗肉味道美,素有“香肉”的昵称;二是狗肉可以滋阴补肾,冷天吃了浑身暖烘烘,晚上睡觉都不要盖棉被。不过他们吃狗肉,要选择造当的场合罢了。

侗乡历来有这样的习俗:从不单独一家人吃狗肉,而要在集体完成某一件大事之后,临别前大家一起动手来办一次丰盛的“狗肉筵”,以示庆贺,故有“做事帮忙,打狗散场”的谚语流传。

侗家是一个很讲究饮食文化的民族。首先讲究的是饮食环境:环境美,吃起来才心情舒畅,格外有滋有味。因此,狗肉筵大都在风光旖旎的凉亭里举办。没有凉亭的地方,则选择在幽静的院子里或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的小溪旁。

在侗乡,每隔几里路就有一座凉亭,大都耸立在风景秀丽的山坳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设宴,真是带劲得很。

侗家人吃狗肉,除了选择环境,还讲究口味。为了追求狗肉的鲜美,不用刀杀而用棒打的方法:先用一条绳索套住狗脖子,再用一根1 cm多长的扁担系好一头,然后左手持扁担牵狗,右手握一根扁平木棒猛力抽打,直至击毙方止。这样打死的狗,狗血都被呛进肉里去了,狗肉红彤彤的,颜色既好看,肉又特别鲜。不像有些地方屠狗,用刀捅杀,并把狗血放掉,味道就差多了!狗皮虽然有用,但为了保持肉味的鲜美和汤汁的浓酽,一般是不割下来的。那附在狗皮上的毛,不容易修脱。用开水烫刮,又怕损坏皮肉;用火烧,却会留下毛桩,并且还有烟熏气味。惟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狗全身糊上一层1 cm厚的黄泥浆后,抬到火边烘烤,当黄泥巴结成硬壳时,再将它一块块地揭下来。这样,狗毛便被泥块粘住,扯脱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把狗抬到泉水边或山溪里去开膛破肚、清洗内脏。食谚云:“杂碎里头称上品,牛肝、马肺、狗肠子。”那吃起来脆生生的狗肠子,切莫随便丢掉啊!

为了不让狗肉的香味跑掉或沾上铁腥气,侗家人炖狗肉从来不用铁锅,而用做酸菜的坛子。“坛子炖狗肉”是一个独特的烹调方法,其做法是:先把狗肉一块块剁下来切好,放进一只洗干净的酸菜坛子里,接着把清亮的泉水倒进去,暂时不放内杂,将坛子盖盖紧,再用黄泥巴把坛子的口封住,然后放到炭火上炖。凉亭附近有的是枯枝败叶,人们围着坛子不停地添柴,让火烧得通红,柴草“哔剥”作响。要不了多久,狗肉就在坛子里嘟噜嘟噜上下翻滚。当坛子口上一缕缕清香从泥缝里挤出来时,狗肉就炖好了。

这时,早有人在凉亭中间的地面上用三块大石头架起易灶,搁起一口大铁锅,羼上清泉水,把内杂放进去,另自烧起火来。当锅里的汤水沸腾时,就立即把狗肉坛子揭开,将炖好的狗肉连汤一起倒进大铁锅里,再放盐,放香料。侗家人对香料很讲究,俗话说:“吃菜要香料,讨婆娘看相貌。”家家都离不开香料。这时纷纷把带来的马尾香、山奈、茴香、桂皮、橘子叶、干辣子等放进锅子里,再撒些葱、蒜、姜丝之类进去,那浓烈的狗肉香味杂着淡淡的野花香气,在凉爽的山风吹拂下弥散开来,使人精神陡长、食欲大增!有人早已忍馋不禁,跑到路边折来黄荆条棍或砍来竹枝做成筷子,招呼一声“快吃!”便急不可待地伸向锅里;有的则抱起酒坛斟满一碗碗醇香的米酒,开怀畅饮起来……

用坛子炖出的狗肉,细嫩爽口,并有一股特有的清香,那味道确实非同一般。但侗家人所追求的不只是口福,他们还注重一个“兴”字。而最使人尽兴的,莫过于“狗肉筵”。因为吃狗肉筵时无拘无束,既自在又随意,蹲也可以,站也可以,坐在凉亭的长凳上也行。无长幼之分,无尊卑之别,没有安席的嗦,没有怕失礼的烦恼,几多洒脱啊!好酒之人,则自备佳酿,有的带米酒,有的带包谷烧,有的带高梁醇,酒坛子都摆在凉亭的条凳上,长长的一排,你爱喝谁的酒就喝谁的,任凭挑选。也不像正规筵席上那样地劝酒,以把别人灌醉为乐事,只管自斟自酌,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丝毫也不勉强。要是来了过路人,大家都会热情地相邀,即使来迟了也不要紧,随随便便去端起别人的酒碗喝就是,有时甚至三四个人共一个酒碗呢!假如你豪兴勃发,抱起酒坛子来猛喝也要得,人们决不会见怪,反而会夸赞你的豪爽。

俗话说得好:“酒多话也多。”人们一边海阔天空地谈笑,一边慢慢悠悠地饮酒、品菜,有时直吃到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兴犹未尽。于是有人将松明火把点起来,插在亭柱上,照得亭子内外人影幢幢、树影斑驳。一位侗寨歌手,竟乘着酒兴放开嗓子唱起来:“哥在凉亭唱山歌,妹在灯下做鞋脚;哪天得到这双鞋,半夜做梦也快活!”这深情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夹带着酒肉的醇香,乘起清风的翅膀,在旷野的夜空里传得老远、老远,一直向山脚下那座灯光闪烁的吊脚楼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