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妙趣横生读文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妙趣横生读文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课本中选用的文言文无不是千锤百炼的精品,本身就趣味无穷。充分挖掘文言文本的趣味因素,激趣,显趣,领略趣,创造趣,妙趣横生地读,必将开辟出一片文言学习的新天地。

关键词:趣味 因势利导 新天地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再加上为考而教,文言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枯燥无味。这是相当多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言文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学习,是达成文言文基本目标主要途径。

初中课本中选用的文言文无不是千锤百炼的精品,本身就趣味无穷。这些文言文或在语言上表现出含蓄隽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趣,或在思想蕴含上表现出超凡脱俗、鲜明深刻的旨趣、志趣,或在材料内容上表现出别具一格、韵味深长的乐趣、奇趣,或在谋篇布局上表现出苦心孤诣、匠心独运的情趣,或在叙事、描写、说理上表现出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妙趣、理趣…… 可以说,无趣不成文言。

因此,充分发掘文言课文趣味因素,因势利导,是激活课堂最有效的手段。

一、诵读感受乐趣

文言文讲究语言的锤炼,追求音韵和谐,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本身就适合诵读。

激活文言文的教学,首要就要把激趣的着眼点放在诵读上,在读中感受乐趣。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的次数,可安排学生领读与齐读结合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再作答题式诵读,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乐诵读,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还可以唱读。学生在读中感受乐,体验乐并创造乐。

二、质疑发现乐趣

文言课文最容易产生问题、引发质疑的,通常是词义的多义处,句义的含混处,词句表达的特别处,以及内容的关节处、矛盾处、对比处、重复处、细节处、蕴含处。质疑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经历了一次思维的发散、求异、聚敛、创造等方面训练的过程。发现了问题,他就会产生一种怀疑、兴奋、焦虑、探索等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会积极思维、分析问题并在解疑中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就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组织和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从未知到己知,又从己知走向新的未知,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高阅读境界迈进,学生就会觉得趣味盎然,其乐无穷。

三、探究获得乐趣

自主探究,是眼下最被看重最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这样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质疑、探究过程。

文言文的乐趣,往往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需要学生自己探究才会发现,而探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语言的探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深入解读文本的桥梁。文言字词的认知、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语言探究,是发现乐趣的开始。比如学习《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课本对“一”注释为“全”。但学生发现有的工具书上将“一”字注释为“一个”,提出疑问,引起争论。通过探究,学生根据后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和宋代秀才制度,认为将“一”解释为“一个”比较合理。

四、鉴赏享受乐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言作品所产生的由外及内的感受与体验,欣赏和鉴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是文学鉴赏阅读。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景物只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奇趣妙理,令人赞叹。为什么呢?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如果学生能这样鉴赏阅读,宛如与古人互通心意,对话谈心,可谓其乐融融。

五、创读回味乐趣

不少优秀的文言作品,言约义丰,含蓄隽远,所呈现的文字与其意蕴相比,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沉潜到字里行间,进行创造性阅读,去体会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有时候,换个角度读文言,会读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比如蒲松龄的《狼》,我们从人的角度读,自然读出的是狼的凶残、贪婪、狡诈,得出“像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结论,但如果从狼的角度读呢,人是不是比狼更狡猾、更凶残、更可怕?由这种两脚动物构成的社会,是不是更恐怖?那么,作者所要寄予的思想是不是又应该另当别论呢?

有时候,我们不妨“横生枝节”地去读文言课文。比如《木兰诗》十年征战只用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笔就轻轻带过,这”十年“该有多少故事啊!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木兰还乡,恢复女儿装束,她过上了她所期盼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吗?诗歌戛然而止,是不是另有深意呢?

总之,对文言文本创造性阅读乃至于拓展阅读,读文言的乐趣,会回味无穷。

文言文阅读“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趣恐怕是罪魁祸首。充分挖掘文言文本的趣味因素,激趣,显趣,领略趣,创造趣,妙趣横生地读,必将开辟出一片文言学习的新天地。如此,达成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目标,岂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