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习优势的学校课程文化实践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习优势的学校课程文化实践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几年来,稼轩中学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课程结构,培育课程特色,高位课程整合,实现了学校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习优势;课程文化;思维建构;育人智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习优势教育,给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这种可能。

2013年5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教授在稼轩中学举行的"历城区基于学习优势的课程文化研究研讨会"上的一席话,引发了现场100余位校长陷入沉思--"学校绝不单纯是学科学习的场所,而是以多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个性学习的场所。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通过课程,使众多带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差异的、多姿多彩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培养民主精神与创新意识"。

五年来,济南稼轩中学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课程范式创新、教学过程改造、教学文化创新的一系列自组织变革,生成"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的教育特色,促进了师生的发展。课程创新,点亮了师生的智慧人生。

一、课程设置:围绕育人目标

学校课程,是学校为了学生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服务的总和,也是学生的全部学校生活。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塑造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须从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入手,改变培养人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

稼轩中学秉承"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在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构建"生命、生活、生态"课程为突破口和重点进行建设,开发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心愿课程,使学校课程体系在社会需要、学生发展需要之间达到平衡。

基于此,稼轩中学确立"学校即社会、课程即体验、教师即资源"的大课程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和生活经历都视作课程,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成长,关注他们成长的全面,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要从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和积累生活、做人的经验出发。

基于此,稼轩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从整体、系统来加以思考的,不是孤立地做加减法,思考"为什么开设这些课程、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等问题,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益,并使学生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自己非优势方面的材料、活动和训练,也促使其非优势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从而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突出特长。

二、课程结构:服务学生成长需求

课程设置,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载体的开放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学习手段的多样性;校本课程,做到了与激发生命活力相连,与回归生活世界相通,与营造生态教育相趣。课程学习,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

学校将课程目标与学生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做好结合文章。根据学校教育的整体架构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需求,整合国家课程,实验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特长发展的个别化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符合时展的、与社会生活衔接的课程。学校将原有的日常综合教育活动、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等课程化,统称为学生成长体验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又将其分为选修和必修两大类,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优质高效的基础型课程,强调实施过程的"社会性"要求,倡导合作学习,着力培养学生"乐群"的品质和能力;提供丰富选择的拓展型课程,强化提供学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在开发学生个性潜能,促进主动发展;开设增加体验的探究型课程,加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过程体验,着力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和能力。

课程之于学生,关乎人的教育权利,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关乎人的个性发展,关乎人的潜能释放。目前,学校已形成102门供学生选择的体验式课程群,内容涉及责任体验、角色体验、竞争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体验等六大模块,关联艺术、体育、心理、生活、管理、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这张课程"大菜单",增强了学校各类课程的一体化程度,提高了课程整体效益和效率。既保证了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又体现了校本课程的鲜明特色;既满足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开发了学生拓展性学习;既考虑了学生当前的求知需要,又顾及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既关注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需要,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三、课程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特色,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以社团课程和德育课程为例:

(一)社团课程。是由学生兴趣自主形成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学生人人参加社团,各个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成长、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引导、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学校规定,凡6人以上就可以组团结社,开展活动;成立社团必须拟订章程,规定学习和活动的目标、方式、场所和时间;社团在学期中要向全校展示活动成果;学期末要对社团活动进行评价;社团活动在社团聘请的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指导下进行。

与松散、自发的学生活动不同,稼轩中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进行的体验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具有课程的基本特征。经过学校的长期努力,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生最喜欢参与的学校活动,成为校本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德育课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培养高尚的人。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实效性方面出发,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整合传统德育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学校德育课程化,初步形成了与学科德育相互支撑的主题式、系列化德育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水平,提高了育人质量。目前,学校已经构筑了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次的系列主题德育课程体系,开发出数十门主题德育课,丰富和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

依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就由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自主学习,由书本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由课堂学习延伸到校外学习,由学校教育延伸到校外教育;学生的发展也由单一的学校教育空间,走向由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组成的四维空间。

四、课程整合:服从教育资源优化

课程建设,要求通盘考虑学校的课程体系。针对学校课程门类多、课时紧张的现状,稼轩中学因地制宜,采取统整策略,通过学科整合、时空整合、任务整合,将各种教育资源转化为学校课程内容。

以任务整合为例。学校在实施拓展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与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主题活动、学校传统的节假日活动相整合,于稳定中显灵活,在统一中显个性。如"走进辛弃疾故居"活动,学校将此项活动与"爱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整个活动围绕"辛弃疾"而进行:朗诵组、导游组、摄影组、文学采风组,活动课程就成为学生了解生活、接受教育的有效载体。

课程建设,引领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其成果不仅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适性"成长发展方面,更表现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与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整体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施学习优势教育,要从课程上建构,从教学上突破,从学生上落实,从过程上体现。这样,课程就不仅仅是诸如教科书、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之类的"文本课程",而是师生实实在在体验、感受、思考并领悟的"体验课程"。这样,教学就成了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这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增添了信心。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富兰(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组织翻译. 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如才等. 尝试基于学生学习优势的教学--济南市历城区学习优势项目实践与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2(24).

[3]王钢城等编著. 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所新兴学校成长的动力[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4]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高孝传等主编.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张志勇. 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建设 [J].教书育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