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武帝的“歌剧魅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武帝的“歌剧魅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还与2000多年前汉武帝的爱情故事有关。《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失去李夫人后寝食难安,大臣们便在帐外做了一个酷似李夫人的影人,并掐着嗓子装出李夫人的声音……

帐中的汉武帝期待李夫人的出现,帐外却只有摇曳的幻影,惆怅地感慨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到了清末民初,皮影戏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山乐亭皮影是其中重要的流派,20世纪30年代,乐亭县的影班就有80多个。

吴文志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到庙会、祝寿,村里都会来五六个人,搭上简易的戏台,等到夜幕降临,上演一出传统的皮影戏。吴文志现在是职业的皮影雕刻艺人,师从刘佳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之一。刘师傅收徒弟没有任何标准,只要愿意学都可以跟着学,当然最后留下来的并没有几个,吴文志说他是其中最年轻的。

跟很多传统技艺一样,皮影雕刻对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吸引力,26岁的吴文志从事这个行业也非常偶然。2007年以前,吴文志还是当地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由于教学需要自学了包括剪纸在内的多门手工艺,他的剪纸作品恰好在县上获了奖,便被人鼓动转行皮影雕刻,在这个“中国皮影之乡”,从事皮影行业应该还是有前途的。

吴文志介绍说,事实上,现在全县的职业皮影雕刻艺人还有四五十位,他们雕刻的皮影绝大部分已不再用于表演,而是变身工艺品,镶到玻璃框里,成为县里对外宣传的礼品,收藏家投资的艺术品,或者出口创汇的产品。但吴文志每个月还是能接到一两个皮影剧团的订单,制作真正能表演的影人。

皮影雕刻是皮影制作最重要的一环,用于表演的影人和成为工艺品的影人是有所不同的,其实在之前的皮料处理上二者已经表现出差异。

牛皮和羊皮都可以制作影人,不过最好的材料还是驴皮,驴皮透明度好、柔韧性强,现在的机器处理也很方便,但皮影表演者却只相信传统的手工制作。先把驴皮泡在水里十天半个月,再拿出来绷在大筐子上,晾干后,熟练的老艺人就可以边喷水边刮皮,直到驴皮变得白净透亮。吴文志说,现在九成以上的驴皮都靠机器处理,乐亭县还能手工刮皮的也不过四五人。

接下来,处理好的驴皮就交到吴文志这样的皮影雕刻艺人手里了。雕刻表演用影人和工艺品也不尽相同,剧团用的影人并不是简单的一张皮,对厚薄都有自己的讲究,“头、身子要比较薄,手、脚的下节必须得厚,这样耍起来的时候影人才甩得开。”而工艺品就没这些要求,只要刀工精细即可。

不过,单看皮影雕刻的工具,绝对感受不到这门技艺的复杂,一块圆形的蜡板和一把自制的刻刀就是全部。所谓蜡板就是一块涂满固体蜡的木板,便于刀刻,而那块木板好一些的可能找车工做得圆润一些,一般的估计都能看到斧头的印子,唯一的亮点是蜡板底部都扣上了一枚图钉,这样就能自由旋转了;那把刻刀更是简陋,锋利的一小块钢片木筷的底部,固定好角度便成了一把刻刀。形态丰富的影人就诞生在这样的工具下面。

吴文志并不认为雕刻本身有多困难,只要心够细,蒙着模板慢慢刻就行了。“皮影戏里全是传统文化,生旦净末丑、帝王将相,穿的戴的,都各有各的规矩。”要掌握这些规矩,又要能够创新才是最大的挑战。

雕刻完成后就是上色,乐亭皮影的色彩很丰富,主要有红、黄、蓝、绿、黑,上色之后风干,刷上油料,“古时候用桐油,现在轻油就行了,桐油不好干,色不亮,失真。”刷油的目的正是为了隔绝空气,保证影人的干燥和色彩的鲜亮,但油干之后不算完,好的影人还会用重物压上一年的时间,这样才不变型,不受气候影响。

吴文志说自己是个很传统的人,所以才会喜欢这些“老东西”,但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再喜欢那些老腔老调,越来越多的皮影剧团开始上演“喜羊羊与灰太狼”,吴文志也就接到越来越来现代动漫影人的订单。当记者询问这样的皮影与传统皮影是否有冲突时,吴文志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民间文艺强大的生命力或许正是因为它与土地的无限接近,从汉武帝帐外的“李夫人”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谁知道皮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呢?所谓的传统又是什么呢?况且皮影与动漫本来就可算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