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身边的新“啃老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身边的新“啃老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些年轻人心高气傲,对工作期望值高、价值观出位,在择业上“高不成、低不就”。这种“就业压力”催生的新一代“啃老族”成了一种社会新现象。

帮侄子建立正确的择业观

■颜云

侄子小刚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哥哥嫂子只得纵容他在家待业。时间一长,他渐渐感觉在家挺好,并不想找工作了。哥嫂劝他找找工作。可他却振振有词:“我本学的是金融,同学们都进了大银行,而我之前只找到销售员之类的工作,又苦又累,钱少又受气。找工作一定要找合适的,否则就不如不干。”

社会上像侄子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知名快餐店、时尚卖场、环球嘉年华……成了他们的聚集地,人们称他们为“毕业就退休”,其实就是新“啃老族”。

哥哥嫂子为了侄子的工作愁得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四处请客送礼,希望能帮侄子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为了疏解哥嫂苦闷的心情,我为他们分析了一下侄子面临的困境。

我说,每一个年轻人暂时置身于待业行列之中的时候,从自信到自卑,从幻想到颓废,年轻人的情绪难免大起大落。脱离学校集体与伙伴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深感空虚、迷惘;光阴的白白流逝,好友捷报频传,使他们心如火燎。有的人埋怨时运不济,自卑自怜;有的人寡言少语,羞于见人;有的人动辄生气、借题发作;还有的人四处游荡、玩世不恭。

对于年轻人挑剔工作,首先不要简单地责怪他。这一代年轻人的就业绝非仅仅为了报酬,更蕴含着其他社会心理需求。如投身于集体生活,获得充实感、归属感、成人感等等。因此,不能认为给他一些生活费、找个工作,就能解脱他的心理苦闷。

其次,要激发他的自尊感,培养进取之心。有些家长因为子女待业,感到影响了自己的尊严,因而常常在子女面前唉声叹气,甚至冷眼对他们,这样常常会加重子女的自卑。家长要善于用自己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影响子女,有意培养子女的耐性,磨砺坚毅的意志品质。以就业挫折为契机,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在人生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创造各种条件,对他们进行意志行为的训练。

特别要注意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意识到单纯依赖国家与家长是不行的,必须要树立自立志向,努力掌握知识及各种就业本领。

哥嫂听了我的建议,加倍注意尊重侄子,决不刺伤他的自尊心。同时有针对性地给他下达学习任务,安排小刚进一步充电学习。还有意识给他推荐书籍,带他一起访问亲友,让他积极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公益活动,甚至陪着他长跑。对小刚的每一点进步,都称赞、肯定、强化,经常注意提醒小刚正确认识遇到的困难,并能学会迎击困难,战胜困难。小刚每天生活内容丰富,感到充实又紧张。过了半年,他又找到了工作,工作业绩较好,慢慢感觉自己成熟务实了。

学着放手

■何东

2009年12月,25岁的重庆女子晓琳因受不了母亲唠叨,跳楼身亡。原来晓琳大学毕业两三年了,一直通过网络从事自由职业,但在机关当领导的母亲认为这“工作”不稳定,四处张罗让女儿进机关端“铁饭碗”,母女经常为此发生争吵,最后母亲下达“最后通牒”,而女儿一时想不开走了极端。

这对母女的悲剧虽然是个极端的个案,但背后关于两代人职业选择的差异却并不少见。某市举办人才招聘会,常见到大学生由父母陪着前来,每到一个招聘台前,父母都要对岗位、薪资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和招聘人员交流一番,然后再决定是否为子女投递简历。有人问这些父母为何要“包办”子女的就业时,他们都表示: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难辨真伪,为人父母当然要先甄别一番。

还有一位家长花了不少钱和关系,将儿子送进一家事业单位做着轻松的工作。反抗无效的儿子进单位后,却三天两头“生病”,最后干脆旷工,不惜让单位将他开除来达到反抗目的。

现在步入就业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他们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尽管子女已经成年,不少家长总是认为子女还小,不愿意放手,习惯继续包办下去。这一方面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急切心情,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代父母对子女的一种“大包大揽”的意识。而很多青年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上,也表现得很矛盾:他们往往在心理上渴望独立,但由于是在一种娇惯、包办代替的生活中长大的,行为上却离不开父母。

要改变这种情况,父母要学会防守,让子女用成年人的方式和父母相处,比如他要承担在家里生活的费用等等,父母更要学会放手,不要再一味帮着孩子找工作,而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一个合理的规划。

转变择业观念 不光是子女的事

■至刚

邻居小黄最近向北京市高新区一家企业递交了应聘资料,对方见小黄是某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又是企业急需人才,当场表示录用。

可是,当小黄把找工作的情况告诉父亲老黄时,却遭到了父亲的责备,说他没出息。原来,老黄希望儿子能到事业单位去工作,工资福利待遇都比企业有保障。

面对父亲的奚落,小黄没有怒气冲冲地与父亲据理相争,而是从自己阅历尚浅,所应聘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等方面来说服父亲理解他择业的考虑。过了几日,老黄总算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此事过程虽简单,老黄的思想却迈出一大步。对大多数父母而言,工作稳定最好,而刚毕业的年轻人有激情有梦想,都希望闯一闯。面临选择时,最好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特别是上一代人,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子女身上。

年轻人朝气蓬勃,不如先就业、后择业,多积累一些工作和社会经验。而家中的老人对年轻人择业方面也不要过多约束,要尊重和相信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在风口浪尖上打拼,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常有“大学生当掏粪工”、“大学生回乡务农”的报道,舆论也呼吁大学生就业要转变“就业观念”,同样做父母的也不应墨守成规,而是顺应时代,多为子女的人生规划出谋划策,而不是施压无谓的压力。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追求,又有每一代人的困惑。那些躺在老爸老妈的怀里“啃”着老的年轻人,也多少在困惑之余思考着人生。缺少困惑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人生。因此对青年的成长抱以一定的宽容,给他们点时间,多给他们一点空间,暂时的迷惘,偶尔的困惑,怎能挡住当代青年的青春脚步呢?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