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挖掘“问题链”,开展思维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一、借助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没有问题的思维只能是一种肤浅、被动的思维。教师要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以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问题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出示一幅西瓜图,并利用多媒体演示把西瓜切成几块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然后利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设计提问:哪块西瓜最大?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很浓。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大脑充分活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和灵活性。

二、用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实质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施教行为调动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能否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因此,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例如,在讲“梯形的面积”时,我一边演示教具一边与学生交流:

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那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呢?

生: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那么,谁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样,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陈述不同见解,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以较多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要求学生。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把20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2个或2个以上,有几种放法?这样学生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利于防止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挖掘“问题链”,开展思维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际操作,挖掘“问题链”,产生某种崭新思想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开展思维变式训练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先出示题目(1):某校四年级有40人,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求五年级的人数?

学生很快答出,五年级的人数是:40×2=80(人)。

再出示题目(2):某校四年级有40人,五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3人,求五年级的人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后,学生会很快地答出,五年级的人数是:40×2-3=80-3=77(人)。

最后,我把前面的两道题目综合为一道应用题为:(3)某校四年级有40人,五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3人,求四、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我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启发他们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去寻求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灌输的对象,装知识的口袋,而应善于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