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题背景下实施集体数学活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题背景下实施集体数学活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都认识到:课程要整合化,而主题活动模式是整合性课程的有效实践。我们尝试建构平衡的主题网络,以整体的、开放的、相互联系的方法构建学习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各种活动。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打破了以往分科教学的模式,突出了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更加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

数学是研究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由于数学具有知识性和系统性的特性,很多人认为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知识性,其实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幼儿更有条理地认识周围世界、解决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往的幼儿园集体数学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非常重视数学知识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强调整齐划一,脉络清楚、目的明确、内容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的体系。老师对于该教什么?怎么教?心里是非常明确的。

"二期课改"后,集体数学教育作为了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部分,更加注重整合性,数学教育内容规定不是很具体,使数学不在作为一个学科而独立存在。它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从中挖掘数学内容,带给孩子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维能力,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科性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帮助幼儿系统地、高效地建构数学知识,但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科性则容易走向极端。传统的学科性数学教育就存在着重知识、轻发展的倾向。而整合性的数学教育活动关注了幼儿的主动性,但打破了数学教育原本的系统性,幼儿获得的数学经验也相对零散,相对灵活的教学形式也让教师操作时感到了困惑。

无论是学科性的数教育,或是整合性的数教育,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幼儿积累数经验、习得数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当前的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开展集体数学教育呢?

显然,完全抛弃学科性数学教育活动,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寄托于生活中的零散经验的做法并不明智。就数学教育而言,由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及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系统的、学科化的教学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应当在认识学科性教育和整合性教育活动的利弊后,既不将两者相互取代,也不能合二为一,而是应该互补共存。即在保持数学教育学科系统性的同时,引导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并产生良好的互动,最终让幼儿获得一个实用的、开放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主题背景下集体数学活动的案例研究与思考

在主题背景下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困惑,为此我们对主题背景下集体数学活动进行了案例研究,现结合案例,谈谈我们对集体数活动融于主题背景中的一些思考:

【案例一】

活动情况摘录:

在大班"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开展了一次"逛超市"的社会实践活动,她要求孩子们带好10元钱,带着孩子一起去逛超市,在超市里,孩子们购买了自己想要的食物或饮料等物品。回到幼儿园以后,孩子们边吃边讨论自己买的东西,整个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也很热闹。

活动中问题:

这是一次主题背景下"逛超市"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自然地整合了数学教育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一次实际运用。但上述这样的活动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整合,对于数方面目标没有详细的考虑,更没有考虑到同样活动对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应提出的相应要求,使得活动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孩子真正得到了些什么很难有所界定。

我们的做法:

1、将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相融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显然,研究"超市",可以融合的数学因素有很多,我们对其所蕴涵的数学因素进行分析:物品的分类、钱币的认识与运算、加减法的运用、统计等内容。而且,"逛超市"的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进行,只是侧重点会不同,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主题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用就是此次活动的数学目标。

2、活动前关注幼儿相关的前期经验积累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经验准备。幼儿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要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幼儿平时对超市的情况有所了解,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回忆超市的情况。其次,在家园亲子活动中,积累购物经验,进一步了解超市物品的类别:饮料类、食品类、生活用品类、奶制品类等等。再者,在角色游戏中,认识超市标价,尝试为物品标价。另外,认识钱币的集体活动使幼儿了解部分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活动中关注幼儿运用数知识的情况

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活动中的观察者,更应该是指导者。在购买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表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孩子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你还想买什么?剩下的钱够不够?同时,关注性格内向的孩子,及时提供指导。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提醒和帮助等。

4、及时提升幼儿共同经验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精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帮助幼儿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提升幼儿数学经验,帮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尝试统计--什么产品买得最多?谁和谁花的钱一样多?同时,也要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比如:购买的商品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案例二】:

活动情况摘录:

在小班"小兔乖乖"主题下,老师开展了《小兔过生日》的数学活动。活动前,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小动物买东西的游戏,培养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整个活动在游戏的情境中展开,从老师收到一封信,一起阅读图文并茂的信到幼儿去"好又多"超市购物再到有礼貌地去小兔家送礼最后到玩数学游戏--小兔找朋友,幼儿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活动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购物的游戏。

活动中的闪光点:

本活动在根据主题目标,选择一个数活动的内容后,运用游戏的方法预设了一节数学活动,还在环境的创设、学习性区域活动、延伸活动等多个方面都考虑与计算活动内容密切联系,使活动真正取之于主题中,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并可在主题背景下延伸。

1、结合主题活动,融数学教育于墙面创设中

教师要挖掘主题活动中的数学因素,创设墙面环境,让孩子们通过与墙面布置的互动,从视觉上得到感染,在头脑中印下表象,形成数概念,积累数经验。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活动墙面:"小动物爱吃什么",每个小动物上都标有点数和爱吃的食物标记,帮助幼儿认识点数和数字。

2、结合主题活动,融数学教育于学习性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多种作用:其一,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二,进行数知识的铺垫,幼儿运用一定的数知识,运用加减法进行运算和编题,是对数知识的巩固。其三,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孩子的数发展水平,更好地预设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尝试根据点数或食物标记为小动物送相应的食物。幼儿此过程中,熟悉了点数和数字,也学会了一一对应。

3、运用游戏的方式,适时开展集体数活动,提升经验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已渐渐熟练运用按一定的数取物,对数量的要求也进一步上升。此时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开展集体数活动,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幼儿不断运用数学经验去学习和解决问题。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在满足自己游戏需要的活动过程中,提升各种数学经验。

4、持续关注活动,使之在主题背景下延伸

本次活动采用适合小班年龄的游戏形式,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活动中新的数量要求,新的购买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尝试为小动物送更多食物和多种食物,使数活动在主题背景下继续延伸。

小结:

直到此时,我们才真正认识到数学活动正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真实的融合在主题中,想要开展融入主题背景中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一定要立足于主题的内容与要求、立足于生活去挖掘数学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数学与主题整合的价值,促进孩子的发展。

1、挖掘主题潜在的资源

深入分析和挖掘隐含在主题活动的数学素材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相关的数学内容和要求。

2、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设计数学活动教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整合,使数学与主题的整合落到细处、实处。包括将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相融合、数学内容与其他内容的整合,教学形式的整合等。

3、活动前期和活动延伸

在活动前,运用各种区域活动、亲子活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前期经验。在活动后,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继续延伸数学内容,及时提升幼儿共同经验,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注重日常活动中的自然渗透

生活中处处隐含数学,在主题活动的墙面创设、一日生活中渗透数概念,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期课改"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从新的起点出发,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期课改,寻找更好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离孩子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