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梵志诗疑难词语考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梵志诗疑难词语考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代通俗派诗人王梵志的诗,在当时相当流行,其诗的口语性质非常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词汇面貌,是研究唐代汉语的重要资料。但是有些口语词在我们今天看来,其义已不甚明了。同时王梵志诗的语言俗中有雅,这些夹在口语词中的文言词有些意义也很是深奥。近年来有不少关于王梵志诗疑难词语研究的专著论文,研究成果都非常高,值得后人借鉴。项楚先生的《王梵志诗校注》是目前最完备、品质最高的校释本,但这个校本中还是有很多疑难词语需要考证。笔者不揣浅陋,也选取了王梵志诗中的一些疑难词语,从字形、字义方面进行考释,或探求本源,或求证字形,或解释词义,同时指明这些疑难词语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中的释义和收录情况。下面将需要考释的疑难词语按音序列举如下:

【臰秽】

臰秽不中停,火急须埋葬。(二四七首)

急手深埋却,臰秽不中停。(二六一首)

按:“臰”为“臭”的俗字。《文选·张衡》:“鲍肆不知其臰,翫其所以先入。”李善注:“臰,一作臭。”“臰秽”即同“臭秽”,为“恶臭难闻”义。《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忽被个■鳅之鱼,抛入水池之内,浑身不净,遍体腥■,满池之清水浑浊,彻底之澄泉臭秽。”又《降魔变文》:“舍利佛言:‘长者!园须(虽)即好,窭蒜极多,臭秽勋天,圣贤不堪居住。’”又:“舍利弗言:‘长者!此地曾为马市,宰杀众生,臭秽血腥,实亦不堪住止。’”唐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诺皋下》:“成都乞儿严七师,幽陋凡贱,涂垢臭秽不可近。”《汉语大词典》未收此词,当补。

【打脊】

无頼不与钱,蛆心打脊使。(〇五五首)

駈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二七〇首)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烂。(二七四首)

按:“打脊”即“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种。亦用作詈词,犹该死。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天子怒,打脊二十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防慎不至》:“高锴侍郎第一榜,裴思谦以仇中尉关节取状头,锴庭谴之,思谦回顾厉声曰:‘明年打脊取状头。’”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卢延让《哭边将诗》曰:‘自是磠砂发,非干炮石伤。牒多身上职,盎大背边疮。’人谓此是打脊诗也。”《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打脊魍魉!你这厮许了我人情又不还。”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囚!怎敢把爷违拗!”《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王兴)骂道:‘打脊!见我恁般苦,不去问你使头借三五百钱来做盘缠?’”使头,家主。明徐渭《南词叙录》:“打脊,古人鞭背,故詈人曰打脊,唐之遗言也。”《汉语大词典》收有“打脊”一词,书证首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时代偏晚。

【放】

放顽邻里行,元来不怕死。(〇三六首)

按:“放”本为“逐”义,唐代引申出新的意义,指做出某种表情、动作,犹“撒”。唐窦昉《嘲许子儒》:“映树便侧睡,过匮即放乖。”唐王建《初授太府丞言怀》:“病童唤着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唐李商隐《碧城》诗之二:“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五代和凝《杨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所收“放”条下都没收此义项。

【负特】

沉沦三恶道,负特愚痴鬼。(八首)

按:“负特”即“辜负”。“负特”一词只在唐代出现过,而且出现的次数也非常少,据目前资料看来,仅四例。除王梵志诗中一例外,其余三例为唐张鷟《游仙窟》:“只可徜徉一生意,何须负特百年身。”《变文集·李陵变文》:“岂谓将军失利,将士徒然,负特壮心,乖为(违)本愿。”又:“丈夫失制输狂虏,负特黄(皇)天孤傅(后)土。”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负特”与“乖违”、“孤”对文出现,通过文意分析得出,“负特”与“乖违”、“孤”属于同义对文,具有与“乖违”、“孤”相同的意义,即“违背,辜负”义。《汉语大词典》未收“负特”一词,当补。

【客】

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儿。(二〇四首)

按:“客”即“妻子”。《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客”条下有收此义项:“⑤;堂客的省称。古方言。”书证为唐王梵志诗。《大词典》所收“堂客”条下,收有“妻子”这一义项,书证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到明日,拿四样首饰来,仍旧叫我家堂客送与他,择个日子就招人便了。”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跟他相反,他的堂客却是个油煎火辣的性子。”“堂客”表“妻子”义的用法在现代很多方言中,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等继续使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所收“客”条下未收“妻子”义项。

【岁日】

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二七七首)

按:“岁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后晋刘昫《旧唐书·史思明传》:“与安禄山同乡里,先禄山一日生,思明除日生,禄山岁日生。”《大词典》收有“除日”一词,释义为:“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书证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鎗龙旗。”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岁日”即指“农历正月初一”。唐李约《岁日感怀》:“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五代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从上例可看出“岁日”与“元日”为同一天,“元日”即“正月初一”。《文选·张衡》:“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汉语大词典》未收“岁日”一词。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3]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继如.王梵志诗语词札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板),1993,(03).

[5]项楚.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张能甫.论王梵志诗中的俗语词[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8]宗邦福等.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刘湘兰 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学校 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