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抛却轻狂,昔日金马影帝的打工生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抛却轻狂,昔日金马影帝的打工生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台湾电影史,就不能不提向云鹏,他曾是台湾妇孺皆知的金马影帝,他最红火时拍摄一部电影就有60万元台币的收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是台湾三部“法拉利”轿车的车主之一……然而,在大红大紫之后,向云鹏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那么,这十几年向云鹏去了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日前,记者在上海的一家小饭馆里采访了年届花甲的向云鹏,了解了这位昔日影帝鲜为人知的辛酸打工历程。

一朝成名,年少曾经好得意

1978年10月,向云鹏因出演电影《太极拳》的成功,从此正式踏入影坛。

1980年,向云鹏的事业达到顶峰,凭借《乡野人》获得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1981年,他因《同班同学》获得了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此后两年,向云鹏的事业更加风生水起,先后主演了《秋潮向晚天》等40多部电影,饰演的都是第一主角。最忙时,他同时出演6部电影。其中,他还在第一版《神雕侠侣》电视剧中饰演郭靖,在第一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中饰演杨铁心,这些角色都为后来者提供了范本。向云鹏的片酬也随之成倍翻番,由最初的几千台币增加到每集60万元台币。

向云鹏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每顿饭都在台湾屈指可数的大饭店里消费,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为饭店的所有食客买单。

向云鹏本来不擅饮酒,但是禁不住朋友们的规劝,渐渐地他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常常是这一拨朋友正在喝,下一拨朋友又打电话来约了,他最多时一晚上接连喝过5场酒。从开始的一杯就倒,到后来每顿饭可以喝两瓶白酒、六瓶黄酒,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酒桶”。他于1988年在台北开了一家“川娃儿”餐馆,生意非常火暴,每晚的营业额都在十几万台币以上。自己家有了酒店,他常常是从天黑喝到天亮,根本无心演戏。最离谱的一次,有个导演提了20万台币的定金来找他演戏,向云鹏却举着酒杯告诉他:“不演!演戏有什么意思,哪有我喝酒来得痛快!”开了4年酒店,向云鹏赚了至少1亿台币。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新人辈出,向云鹏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好酒的向云鹏每天依然至少要喝两瓶XO。1986年,他接拍了电影《最毒妇人心》,拍摄的大部分时间他都与一些朋友和剧组演员在外面喝酒,醉醺醺地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原定3个月的拍摄时间延长了两个月才结束,影片映后反响平平。

起起落落,遍尝人间冷与暖

由于“酒”名在外,向云鹏的片约逐渐减少。1989年,他只拍摄了《角头兄弟》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而且既不叫好也不叫座。1990年,他拍摄的《冰冷的太阳》票房依然欠佳。向云鹏的名声在一些导演眼里越来越差,以至于很多人称他是“票房毒药”。没有了片约,又高消费不断,经济压力很快扑面而来,他拼命酗酒,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

向云鹏的行为大大伤害了太太袁智蕙,她对向云鹏的酗酒和滥交酒肉朋友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无论怎么苦劝他都听不进去,有时甚至挥拳相向。袁智蕙忍痛写好了离婚协议书,并毅然决然地搬回了娘家。

妻子要离婚?向云鹏犹如遭当头一棒,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他反复问自己,酒真的比老婆孩子更重要吗?没有了片约,我的人生就完蛋了吗?向云鹏终于想通了:没有哪个演员的艺术生命能长久不衰,而他,也绝不能因为没有片约而让老婆孩子受罪!

在向云鹏的请求下,袁智蕙带着孩子又回到了他的身边。而经过一番痛苦思考后,他的生存观念终于从半空落到了实地,决心以实际行动开始自己“再就业”之路。

1992年初,他和一位叫樊日行的著名演员,合伙在台北市开了一家很大的“川娃儿麻辣火锅”。以两人的影响力,再加上向云鹏的精心打理,“川娃儿麻辣火锅”的生意很快火红起来。但是,向云鹏是个爱面子的人,只要认识的人来,或者有些人说句“向老师啊,我可是你的影迷”,他就大手一挥说:“今天的单,我请了!”――再大的酒店也禁不住这样折腾,酒店很快就陷入了财务危机。半年之后,樊日行无奈撤资,“川娃儿麻辣火锅”走到了尽头。

“川娃儿麻辣火锅”几乎耗尽了向云鹏的既有家底,而此时,除了电台请他做一点活动会有一点出场费之外,再无别的收入。酒店关张之日,一家四口的生活陷入了窘境。1992年底,身无分文的向云鹏不得不搬进了姐姐家的三居室……可谓朝不保夕,江河日下!

此后,向云鹏在台湾各地辗转,再也没有觅到合适的工作。

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向云鹏来到了广州――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陆,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了向云鹏很大启示,到大陆发展会不会比在台湾好一些呢?

1996年,向云鹏夫妇带着11岁的小儿子向朋友借了7万元人民币辗转来到上海,在静安寺附近租了一套公寓住下来。此时的向云鹏心态已经平和下来,不再追求表面的奢华,只想开个小店,一家人能平安幸福地生活。

洗尽铅华,平平淡淡才是福

1997年初,向云鹏在井亭苑社区对面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了一家“老巷牛肉面店”。对于这家小店,向云鹏格外用心,小店开业的第一个月,他回台湾品尝了味道最好的几家牛肉面,并请教了做法;回上海后,他又考察了上海的绝大部分面馆,每到一家都亲自品尝,有时候一上午他就得吃10大碗面,吃得直想吐。在反复比较中,向云鹏学到了不少做牛肉面的诀窍,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

每天向云鹏6点钟准时起床,简单吃点早饭就去附近的菜场采购上好的牛肉――这样的牛肉煮出来味道才会好。从菜场把牛肉扛回来,他马上就赶到店里去处理牛肉,炒好后加上各种作料放进锅里炖――一位台湾师傅告诉他,早晨炒出来的牛肉用炖上十几个小时的牛骨汤泡到中午才能入味。

为了省钱,也为了很好地把住质量关,向云鹏每天总是亲自动手炒牛肉。听说红酒能入味,在炖牛肉的过程中,向云鹏也尝试着把红酒加进去,果然牛肉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而牛筋更是煮得入口即化……一直到中午11点40左右店里陆续有了人,向云鹏这才松口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巷牛肉面馆”由于地理位置不错,再加上味道好,很快就名声在外了。客人多,生意就忙,因为不放心,向云鹏只招了两名小工――这些小工是不能进厨房的,厨房的事情全归向云鹏一人管。向云鹏每天忙着为客人煮面,面煮硬了容易夹生,煮软了又没有嚼头,火候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所以一碗面下锅他就得全神贯注地盯着,厨房里温度较高,数九寒冬光着膀子也汗流浃背。

那时大陆经常播放一些台湾的经典电视、电影,向云鹏的《乡野人》、《同班同学》等在中央六台先后播出,不少食客认出了他。向云鹏对来访的影迷总是笑脸相迎,对往日的辉煌却很少提及。有一位因为事业不顺而落寞的顾客在认出了向云鹏之后,感慨地对他说:“向先生是一位非常非常不简单的人物,因为从绚烂走向平淡,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而向云鹏却一点儿也不敢大意。他的牛肉从来不过夜,当天用不完的牛肉一定倒掉;他总是想着如何提高饭菜质量,有时候连做梦梦到的都是牛肉面……因为成本高,他的一碗面卖到25元,开业的前几天,每天只能卖出去几碗,随着食客的增加,他每天至少要用6大袋面粉,做上500碗面。2001年,“老巷牛肉面店”还进行了扩张。

生意尽管好了很多,但是守着自己一碗一碗面赚来的钱,向云鹏怎么都舍不得乱花,他不喝酒了,也不买稍微奢侈一点的物品,夫妻俩最奢侈的消费就是买点水果。

2006年6月,向云鹏的店搬到了上海徐汇区与长宁区的交界处――这是上海的繁华地带,有很多台资企业,但年租金要2.7万元,他雇了6名工人,大儿子也从台湾过来帮忙。

为了搞好经营,向云鹏想了很多办法。考虑到客人吃面时需要一些凉菜,但一次又不可能点几份,他就把三四种凉菜做成拼盘,让客人节约四分之三的成本,这一招很受欢迎;向云鹏还为附近写字楼里的客人提供外卖,只要一个电话,各种好吃的盖浇饭和面点随时送到。

餐厅的生意蒸蒸日上,每天的营业额可达7000多元。为了方便,夫妇俩在离店不远的红梅路租了一处套房。向云鹏说他一天的净收入大概只有做演员时的百分之一,但他觉得非常踏实,他说自己已经有了接受变故的勇气和能力。

采访结束时向云鹏告诉记者:“我一定要把我的牛肉面店经营得更好,一来是为了报答太太的苦心,二来可给两个儿子做个榜样。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诫他们,人生得意时切莫轻狂,否则一定会受到生活的惩罚。”向云鹏还说:“我目前最大的愿望是给太太在上海买套房子,让一家人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