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的标杆 精神的高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的标杆 精神的高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再次捧读吴天石先生的《谈谈我国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以下简称《学习》),感慨万千,但诸多感悟最终聚焦在一句话上:我们必须补课。吴天石先生的这本书,是一个读书人、教育人必读的一本书。补读这本书,就是补上关于“学习”这一课,就是补上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这一课。说到底,就是补上读书做人这一课。

一、《学习》一书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天石先生的《学习》,是本“小书”,因为体量小,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本“大书”。其大就大在内涵相当丰富、厚实,而且研究的含量和学术含量很高,给我们研读的空间也很大。

《学习》一书首先让我们想到,天石先生对“传统”的尊重。天石先生怀着对传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高度自觉,怀着对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重温古代学者的学习,从他们的学习中梳理出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进而形成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和尊重。读着这本书,你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天石先生对古老文化的虔诚和发自内心的温情。其实,天石先生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想象力,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力量,能规范今人的学习行为,引领人们从书中汲取生长道德的力量,并勇敢地去创造。要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读读这本《学习》,要明白应以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还是读读这本《学习》——她教会我们的是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天石先生的《学习》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文献,具有丰富的资料性,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文献库。天石先生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太多的文献经典、古代学者,摘录了大量古代学者的名言名句,叙述了众多古代学者的故事。说明天石先生为写这本书进行了海量阅读,或者说,这是他海量阅读的必然成果。从这个角度看,天石先生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地阅读,必然了然于心中,写作时随手拈来,这是其一。还要养成边阅读边摘录的习惯,我猜想天石有无数的读书卡片、文献卡片,对卡片的整理,就有可能梳理出线索,形成写作框架,这是其二。其三,天石先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对所提及的古代学者做评述,对所引用的话语进行适当的评点。我以为,天石先生本身就在践行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他已把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了。

《学习》这本专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国家要求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而首当其冲的是学校应当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为我们建设学习型组织作出了榜样。天石先生是江苏省教育厅的老厅长,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在教育厅营造了读书、学习的好风气。当今,阅读、学习已成为一种核心发展力。所以,我们不妨把天石先生的《学习》当做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发展力。我们应该以读此书作为开端,去建设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

我把《学习》这本专著当做是天石先生为我们树起的一根标杆,学习的标杆,更是人生的标杆。我们学习《学习》,就是瞭望标杆,而且在自己心中树起标杆。

二、《学习》的核心思想和崇高立意

天石先生谈的是读书、学习的精神和方法,但实质谈的是如何做人;谈的是古代学者如何读书、学习,但旨意是今天的学者如何做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人。总之,《学习》的核心思想是读书做人,是把做人的思想、品质、方法自然渗透在读书之中,又以如何做人的思想、品质、方法来引领我们如何读书。天石先生的这一核心思想在书中是通过以下两个层次来展开的。

第一方面,读书,做一个真正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人?何为真正的学者?天石先生在书中引用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虽只引用了其中一句“非学无以广才”,用意还在劝诫:真正的人应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应当“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应当“励精冶性”,而不能淫慢,不能险躁。这是一种境界,又是普遍的基本要求。与其说古人,不如说天石先生,因为他本人正是严格要求自己励精冶性的人。而他的这些品格是在读书、学习以及实践中冶炼而成的。

天石先生还介绍了南宋学者吕祖谦读历史书的方法,启发我们,“观史如身在其中”,“读书如身在其中”,让自己走进书里,把自己与书中的人与事自然联系起来,身临其境,“掩卷自思”,“当作何处之”?读书与做人“合二为一”了。如此学习,处事的知识可以高,做事的学问亦可以进。

接着,天石先生又讲了朱熹读书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强调读书如此,做人亦如此。当下,我们读书往往缺乏“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的功夫和精神,处在“急阅读”、“浅阅读”的层次和状态。这种状态投射到为人处事上,就是浮躁、浮夸、浮华,就可能急功近利,淫慢而险躁。

做一个真正的人,其品其行常常体现在交友上。天石先生专门以“虚心交友、审慎择友”为节,对交友、择友进行阐释。其中先用墨子的比喻谈交友:交友好比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接着引用《论语》的话来谈择友的标准:“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天石先生说,“直”是正直,“谅”是信实,“多闻”是见闻广博,“便辟”是谄媚奉承,“善柔”是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便佞”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这些解释正是他读书以后关于做人的领悟、提炼和概括。

第二方面,读书,做一个真正的学者。

谈古代学者的读书方法和精神,是为了通过读书和研究,也使自己成为今之学者,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代学者的优良学风和优秀文化传统。天石在书中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学者的品德修养。天石先生说:“古代进步学者把学习目的归结于切切实实地做人,做有益于世的人;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言行一致,重视自我修养。”读书获得教益,自我修养成为学者的首要标准和特征。

二是学者的知识广博。首先天石先生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我国文化典籍的丰富。其次,概括了古代学者博览群书的特点:既要知今,也要知古;要纵观百家之言,不为一家之说所限;知己知彼,对“异端邪说”也要明其究竟;在专攻一门学问的同时,对于其他学问也要有较广泛的涉猎。再次,用简洁的语言提出博极群书、由博返约,其路径是奠基——博览——专精。没有知识的博约,就谈不上学者。

三是学者独立思考的品格。独立思考是学者重要的品格。他强调读书要疑,强调读书时要批判接受。当今的学者亟需培植自己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四是学者的“笃行”精神。天石先生指出,古代学者不仅重“知”,而且重“行”。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笃行”有自己的视角,即分别从学习目的、学业标准、道德标准等方面来阐明,这是很有见地的。

三、《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和召唤

第一,再次强调和倡导教师的专业使命。

天石先生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应当是教师的专业使命。可贵的还在于天石先生又总结了古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好传统。他梳理了三条:重视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重视以身作则;热爱学生。这三条从不同角度提炼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要义,也可视作操作要义。

第二,再次强调和倡导师生关系的改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天石先生对此予以关注,并以自己开阔的眼界、专业的敏感以及广博的学识,在《学习》中作了阐释。他的概括与阐释有以下要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先进的师生观。天石先生对这一论述作了通俗的解释:“在这门知识上老师高于学生,在另一门知识上,学生也可能高于老师;今天老师高于学生,明天学生可能高于老师。……凡是闻道在先,攻有专业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种对师生关系互动、互变、互易的观点,我以为是永恒的。请注意,这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

“教学相长”、“教学半”。天石先生的阐释是:“教与学是相互发生作用的。学生的学习,虽然必须依靠老师的诱导,但是老师的作用仅仅占了一半,其余的一半还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而老师虽然以教人为主,但是遇到困难时还要补修学业以求精进,所以老师也是教人和学习各占其半。”至今为止,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阐述得最深刻、最准确而又最简洁、最浅近的还是我国古代学者。天石先生强调“教学相长”,倡导“教学半”,可以解决当前课改中的困惑,指导教学的深度变革。

第三,再次强调和倡导教师专业发展从读书、实践始。

天石先生开篇就说:“人不学,不知道。”“好学近乎智。”读书对做人是重要的,对教师更是重要的。我们不妨这么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端:读书。

教师专业发展还必须从实践始。天石先生强调行万里路,倡导游历。他说,游历可以发现新的事与物,可以寻访可资学习的人,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此外,天石先生强调实践中的思考,反思中的领悟,以及调整和改进。

所以,我想,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否把天石先生的这本《学习》作为必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