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德育之花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绽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德育之花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绽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古诗文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文;德育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凝结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家爱国的崇高理想,孝老爱亲、尊师重友的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古诗文中的德育要素,激发我们学生的德育情感,让我们的学生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德育传统,接受熏陶,提高我们学生的德育素质和修养。

一、情感的熏陶

1.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爱家爱国的生命激情的激励,离不开本民族成员忠诚祖国的生命理念的启迪和引导,离不开献身祖国的生命情操的自觉和操守。而这种家国情怀,正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在对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如何引导他们树雄心、立壮志,成为有理想有知识的爱国青年呢?其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题材,教师可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衔远出,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个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就如同在我们面前;从七百里三峡中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三峡的绚丽风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集天地间神奇秀丽的景色于一隅的极妙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欣赏到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的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岂不就是我们的家乡。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怎能不激起学生心目中那一种纯朴的爱家爱国的情愫呢?

2.培养学生孝老爱亲、尊师重友的情感

古诗文中的许多篇章洋溢着浓厚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言语,无泪水,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血肉亲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当然也是美好的祝愿,兄弟之间的血肉亲情因月而浓而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极尽夸张,表达了友情的深厚;“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化了志同道合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道出了人世间朋友的真诚;“余立侍左右……则又请焉。”则是对教师的尊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感受到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让学生回忆从身边溜走的或忽略的这类情感,我们的学生自然会格外珍惜。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如今经济发展了,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中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加上其它方面的压力,有些学生的身上绝不是“三座大山”的问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我们做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提炼德育精髓,告诉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得有失、有喜有忧、有成有败。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只要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坦然地面对,必然有一片广阔的蓝天属于我们。

二、美德养成

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品质。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感悟中获得的,中学语文古诗文中早已撒下了美德的种子,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定有收获。

《出师表》告诉学生们要学会知恩图报,要忠诚。

《愚公移山》告诉学生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学生们善于倾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学生们要有忧患意识。

《大道之行》告诉学生们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

《木兰诗》告诉学生们要有“大孝”之心。

《伤仲永》告诉学生们要重教。

《唐睢不辱使命》告诉学生们要有大智大勇。

《关睢》告诉学生们要有纯洁执着的爱情观。

……

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新时期学生美德的形成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三、人生观的教育

做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这个社会进步的需要。由于中学阶段正处于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阶段,中学语文教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构建极积健康的情感目标和人生观。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首诗,杜甫为我们展示了他对人民的一片赤子情和拳拳爱国心。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吟唱了一首为国家愿以身赴死的慷慨悲歌。关天培、邓世昌、戴安澜、左权、张自中、、等,为了国家民族,慷慨赴死,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生观、生死观,光耀中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作者倔强的性格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正是因为少时有梦才成就了陈胜一生的传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赶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字里行间流淌着默默奉献的精神力量。

滕子京谪而不堕,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强烈地责任感,对于今天以享乐至上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让我们自省,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总之,语文教材中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要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学生们德育的丰碑;一篇篇意蕴深刻的作品,是学生们德育的源泉; 一句句至理名言,是学生们的德育的灵魂。只要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们一定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德育素养,一定能让待之花在古诗文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隋慧娟.《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