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虚”出华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虚”出华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真实是写好文章的前提。那么,我们作文能否虚构呢?答案是肯定的。著名作家茹志鹃对中学生说:“写作用虚构法好不好?我以为好。这样从小就可以锻炼想像力。”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素材,常常都是很普通的。作文时,如果把这些素材像“镜子”一样原原本本地摹拟和照像出来,那么你的文章定是平淡乏味的。如果能适当地“虚构”,采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材料就会典型生动,那你的文章定会光彩夺目!

必须明确的是:虚构是一种写作需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虚构决不是胡编乱造,它需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想像,它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这里笔者结合实例,向你介绍几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移花接木,让人物更鲜明。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要学会“移花接木”。如我们在清晨看见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在街灯下卖包子,无人的时候,她就拿出课本来看,问及其父母,才知道一个去世了,一个生病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和人物,要写成文章显然不行。但我们又被小女孩的精神所感动,非要写点什么,于是,有人就虚构出另外几种场景,让它和上文中真实的场景“嫁接”合成,结果“虚”出了华章:如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刻苦学习的精神,虚构出她在学校里有很多授奖的场面以及其它刻苦攻读的场面,以此为文章开端,中间回顾女孩在街灯下读书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图景,这就成了一篇美文。又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的爱心,虚构出许多她捐献的场面,以捐献的场面为开端,引出她在街灯下卖包子的情景,再回到捐献场面,这样小女孩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添枝加叶,让故事更完美。

作文时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淡,或者只是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像,“虚构”出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使故事更完美。

例如有个同学在作文时使用了这样一个素材:妈妈做小本生意,无意间收到一张五十元假币,几天的辛劳都白费了。晚上,妈妈带我到水果摊前,摊主是位老奶奶,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妈妈用那张假币买了一个大西瓜,老奶奶毫无察觉地收下了它。这种素材写成文章,虽然很真实,但是妈妈这种嫁祸于人的行为是可憎的,主题不积极,没有教育意义。而且这种素材俗浅,缺乏新意。怎么办呢?高明的小作者添枝加叶“虚构”出这样一个结尾:

老奶奶摸了摸那张假币,放进了钱箱里,笑吟吟地说:“这张钱倒是真的。有次我收了张假钱,白辛苦了几天。唉!”妈妈听了老奶奶的话,顿时满脸通红,犹豫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刚才给你的钱上我记了个电话号码……换一张吧。”假币又回到了妈妈的口袋里。

面对艰辛的老人,这位母亲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被唤醒。我们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也都会这样去做的。这个素材虽然经过了虚构,但仍然是真实的生活。添上这个美丽的尾巴,故事就揭示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思想积极,富有教育意义。

再如一位作者周末放假回家,因事走得晚,太阳快落山了还没到家。远在乡下的母亲骑自行车来校探望,中途母女相遇回家。这事很简淡。但作者巧妙地虚构出这样一个情节:

突然,前面吵嚷的人群挡住了去路,我只好下了车子。原来前面出了车祸,听围观的人说,被汽车撞伤的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这时,一个熟悉而又奇异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妇人几乎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冲进人群:“孩子呀,我的孩子!”但很快又从人群中出来。我这才发现,这不是我的母亲吗?我丢下自行车跑过去,被母亲紧紧地搂在怀里,她用颤抖的双手抱着我的头说:“可把娘吓坏了,里边撞伤的也是你这么大的女孩子。”

一次平常的相遇被虚构成罕见的奇遇,构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虚构的精当。

三、改头换面,让主题更深刻。

即写作时将记叙的人、事、物、景加以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如有一篇写见义勇为的文章,题目叫《残疾大叔》,说的是:有一天,街道旁有两个“黄毛”看见一小男孩用一百元大钞买了一个红薯,找回了一沓零钞。小男孩刚走开两步,就被他们拦住了,并硬说小男孩上次借了他们九十元,强迫还账(其实他们互不相识,小孩根本不欠他们的钱,这是一种变相的敲诈、抢劫)。小男孩被逼得泪流满面,有口难辩,无奈只好把钱掏给了他们。在场的人怕惹祸上身,不敢制止。修车的低下头,炸油条的不吭声,烤红薯的憋着气,走路的直着眼。在这关键的时刻,走来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大叔,他一声怒吼吓住了两个“黄毛”。但“黄毛”定神一看是个残疾人,便不减“威风”地扬言要他少管闲事。残疾大叔自知不敌黄毛,于是急中生智地指着对面骑车过来的一对男女,说是小男孩的爸妈来了。这样才吓跑了黄毛,留住了钞票……事后了解到:其实小作者见到的大叔并不是“残疾”人,文中的“修车的、炸油条的、烤红薯的及路人”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小作者如此虚构就是用所谓“健康”的修车的、炸油条的、烤红薯的及路人的冷漠行为来与“残疾”大叔形成反差,从而突出残疾大叔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有力地体现出文章的主题。

我班有个学生写《我的爷爷》很感人,说有个周末学校未放假,爷爷见他没按时回家,在阴雨连绵的假日跋涉在泥泞的小路上及时给他送来钱和菜(鱼)。爷爷告诉他,这钱是他捡破烂攒的,鱼是他在小河里钓的,爷爷还再三叮瞩他好好照顾自己。小作者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与爷爷相见的情景和激动心情。后来,这个学生自己说此文作了大手脚改换: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差,送钱菜的是他爸爸,钱也不是捡破烂得的,那天天气也很好。试想若照原样实写,绝无感人之处,虚构才使文章如此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