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及烈度异常区震害特征初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及烈度异常区震害特征初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 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异常区恢复重建需考虑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震害调查;烈度异常;震害特点;彝良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3)03-0364-08

0前言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40秒,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275°N,1040°E)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29秒,彝良县(276°N,1040°E)再次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14 km和10 km,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宏观震中位于洛泽河镇的毛坪村至老洛泽河村一带。

本次地震云南灾区主要涉及彝良县、昭阳区、大关县、镇雄县等32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居委会);灾区人口715 713人,178 404户。彝良县部分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地震共造成81人死亡,832人受伤,744万人受灾,201万人需要转移安置。在死亡的81人中,62人因滑坡或滚石致死。由于震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导致震区震害加重并加大了人员伤亡数量,在Ⅵ度和Ⅴ度区分别出现了Ⅶ和Ⅵ度异常区。

1烈度分布

本次震害调查和烈度评定考察主要依据《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T182083-2012)、《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同时,根据震区特点,选取典型建筑,对各烈度区破坏标准和划分标志作出具体规定。

震区烈度评定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房屋结构类型可分为石混结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5类。

房屋破坏等级划分以《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182084—2011)中房屋破坏等级划分标准为参照,根据震区房屋破坏情况和云南历次地震经验,确定房屋破坏等级划分的具体标准(非明伦等,2006a)。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划分为:基本完好(含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共5个破坏等级。

简易房屋划分为:毁坏(含毁坏、严重破坏)、破坏(含中等破坏、轻微破坏)、保留基本完好(含完好)3个等级(非明伦等,2006b;周光全等,2011a,b)。

根据烈度考察得到本次地震烈度分布图(图1)。极震区烈度达Ⅷ度,等震线形状呈椭圆形,长轴走向北东向。宏观震中位于洛泽河镇的毛坪村至老洛泽河村一带,烈度区总面积3 697 km2,其中,云南震区烈度面积3 118 km2,贵州震区烈度面积579 km2。形成了Ⅷ度、Ⅶ度、Ⅵ度3个破坏区及2个烈度异常区(图1)。

Ⅷ度区:主要涉及彝良县洛泽河镇与角奎镇,总面积约263 km2。

Ⅶ度区:主要分布在彝良县、昭阳区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东起彝良县海子乡瓦房村,西至昭阳区小龙洞乡大寨坪村—宁边村一带,北自彝良县龙安乡三乐村—恒德村一带,南到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新民村。总面积792 km2,其中云南Ⅶ度区面积约674 km2,贵州Ⅶ度区面积约118 km2。

Ⅵ度区:主要涉及彝良县、昭阳区、大关县、镇雄县及贵州省威宁县,东起彝良县龙海乡大溪村一带,西至昭阳区旧圃镇红泥村,北自彝良县两河乡政府驻地一带,南到贵州省威宁县黑土河乡海嘎村。总面积2 642 km2,其中云南Ⅵ度区面积约2 181 km2,贵州Ⅵ度区面积约461 km2。1地震研究136卷第3期周桂华等: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及烈度异常区震害特征初步分析图1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烈度分布图(云南省地震局,2012)

Fig1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Yiliang M57,56 earthquake on Sep7,2012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2012)2建筑物震害121建筑结构特点震区房屋分布按建筑结构类型大致可分为5类:石混、土木、砖木、砖混和框架结构(非明伦等,2002)。

(1)石混结构:由石块砌筑而成,砂浆标号低,粘性差,无构造柱,无圈梁,混凝土屋盖,1~2层,抗震性能极差。震区农村大量分布。

(2)土木结构:穿斗木架承重,木柱置于石墩上,墙体由夯土或土坯砌成,坡瓦顶,多为三开间,上下两层或单层。包括用墙体承重,土搁梁的瓦顶房,抗震性能差。

(3)砖木结构:砖柱、砖墙承重,“人”字木屋架置于砖柱上,瓦顶或石棉瓦顶。或穿斗架承重,围护墙体由砖砌成,瓦顶房,少数采用木板隔墙。震区少量分布。

(4)砖混结构:主要由砖墙承重,预制板或钢筋混凝土浇注楼板及屋顶。多数设有构造柱及圈梁,抗震性能好,破坏轻。震区分布较少。

(5)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内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厂房。常见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框架梁柱承重,砖填充墙体,预制板或现浇楼板和屋顶,抗震性能好。主要分布在县城,有轻微损坏。

22各烈度区震害特征

本次地震造成房屋建筑和工程结构不同程度的破坏,Ⅷ度区内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滚石,干硬地表出现裂缝。

Ⅷ度区:石混结构房屋部分倒塌,多数墙体局部倒塌或基础变形、酥裂;土木结构房屋部分倒毁,部分墙体倒塌、整体倾斜,多数墙体开裂变形,梭、掉瓦普遍;砖木结构房屋整体倾斜或少数倒塌,部分墙体局部倒塌或严重开裂、梭、掉瓦开天窗较普遍;砖混结构房屋少数构造柱断裂、墙体开裂、位错,部分房屋地基开裂或轻微下沉、个别倒塌;框架结构少数填充墙局部倒塌,部分开裂、抹灰层脱落。

Ⅶ度区:石混结构房屋少数倒塌或局部倒塌,部分墙体、基础开裂;土木及砖木结构多数墙体开裂,梭、掉瓦,部分墙体局部倒塌,个别房屋倾斜;砖混结构房屋个别地基不均匀沉降,少数墙体开裂明显,墙体贯通裂缝;框架结构少数房屋填充墙开裂、抹灰层脱落。

Ⅵ度区:石混结构房屋个别倒塌,少数墙体开裂;部分房屋墙体开裂,梭、掉瓦,少数房屋局部倒塌,个别年久失修的土木和砖木结构倒塌;砖混结构个别房屋墙体开裂;框架结构部分填充墙开裂,极个别房屋承重梁可见细微裂纹。

3异常区震害特点及分析131震害异常区分布(1)Ⅵ度异常区:大关县天星镇田坝村—寿山村—小河村一带为Ⅵ度异常区。异常区内的田坝、大园子、大关楼、寿山、小河等居民点均处于山梁、边坡或陡坎边上,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木、石混结构房屋。个别房屋墙体有局部倒塌现象,少数房屋墙体出现明显裂缝。

(2)Ⅶ度异常区:在Ⅵ度区内南西一侧,北起大平子,南至白坡,西自长利,东到塘房,呈NNE向带状分布。调查发现,该异常区多位于小山包上,部分区域位于新近纪含煤地层上(地层含膨闰土),软弱岩土效应和地形效应(可使地震波放大)是导致该区震害明显加重的主要原因。

Ⅵ度异常区内共调查8个点(含一个地质灾害调查点)、1 955户;Ⅶ度异常区共调查10个点,2 295户。各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见表1、表2。表1Ⅵ度异常区房屋震害

Tab1Building seismic damages in Ⅵ intensity abnormal area

序号1调查点1地形1户数/户1人口/人1房屋类型1震害程度1户数/户1震害指数11寿山乡小河1山梁一侧1171751土木

32异常区房屋震害特点

(1)基本情况

按地震现场房屋建筑类别划分,此次异常区房屋结构类型可分为土木、石混、砖木、砖混结构。

土木结构大量分布,在Ⅶ度异常区占房屋总量的75%以上;砖混结构少数分布,在Ⅶ度异常区占房屋总量的20%以上;砖木结构少量分布,占房屋总量的13%多;石混结构在Ⅵ度异常区分布较多,在Ⅶ度异常区个别分布,占房屋总量的013%以上;其它结构如石木结构、土坯房屋(夯土墙草顶房)在Ⅵ度异常区少量分布。

(2)震害特点

Ⅵ度异常区房屋结构主要有土木、石混结构。个别房屋墙体有局部倒塌现象,少数房屋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土木结构屋顶出现少量梭、掉瓦现象,震害比周边居民点严重。对照中国地震烈度表A类房屋评定烈度的判定条件,大关县田坝、大园子、大关楼、寿山、小河5 个居民点的震害指数为00~01,经计算得到震害指数值分别为011、010、008、008、006,5个点震害指数均符合Ⅵ度烈度条件(卢永坤等,2007;陈坤华等,2012;施伟华等,2011)。

Ⅶ度异常区房屋结构主要有土木、砖混结构,其震害统计见表3。表3Ⅶ度异常区房屋震害统计

Tab3Statistics of building seismic damages in VII intensity abnormal area

结构类别1户数/户1毁坏户数及比例1破坏户数及比例1严重破坏户数及比例1中等破坏户数及比例1轻微破坏户数及比例土木结构11 7241189(011)1584(034)1142(002)砖混结构151811112(002)172(014)1109(021)砖木结构13012(007)110(033)石混结构13

4震害异常分析

周锡元(1965)对场地条件对震害影响领域的工作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兰州地震大队中长期预报队抗震中队(1977)阐述了局部地形特征、地质构造、地基土性质等场地条件常常是造成震害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胡聿贤等(1980)指出地震时出现的震害异常,往往是由于建筑场地条件的差异造成的。本次地震两个高烈度异常区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恶劣地形地貌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41地质构造

断层地质构造的存在使地质体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发震断层一方面会因地震地表破裂造成横跨断层结构的损坏,另一方面会因两侧地震动强度不同造成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震害的显著差异(吴章明,袁岩光,1990)。一般认为,高烈度区的震害特征与发震断裂的展布及动力学特征密切相关。刘必灯(2011)认为中强震附近的构造对地表震害有不同影响,如除断裂错动造成的直接破坏外,破裂带场地条件差使震害加重;断裂上下盘地震波传播叠加或隔震使震害加重或减轻等。

震区地处扬子准地台(Ⅰ级)滇东台褶带(Ⅱ级)的滇东北台褶束(Ⅲ级),属于川滇菱形块体东侧的华南块体(代博洋等,2011)。震区构造复杂,主体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褶皱,次要构造为北西向、南北向断裂。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昭鲁断裂及会泽断裂(吕勇等,2009)。

昭鲁断裂带由2~3条次级断裂组成,北西起自彝良牛街西,向南西经昭通、鲁甸,止于牛栏江西南,全长约160 km,总体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60°~80°。该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沿断裂发育有昭通、鲁甸等新生代盆地,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反映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会泽断裂南西起于小江断裂,向北东经会泽、石门坎、下寨,进入贵州后,经白碗、小营盘、拖姑梅止于花溪,全长约170 km,总体走向40°,倾向北西,倾角大于70°。该断裂在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断裂沿线断层槽谷、断错山脊、断错水系等发育,显示右旋走滑运动特征。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表明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历史上这两条断裂均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本次双震就发生在两条断裂之间。

由彝良57、56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图1)所示:Ⅶ度异常区处于昭鲁主断裂带边上,Ⅵ度异常区处于昭鲁次级断裂带边上。有研究表明,与主发震断裂关系密切的活动断裂往往使烈度增高,断层破碎带上震害往往也加重等。

42含煤地层

鲁甸至昭通一带有大型褐煤矿床分布,煤层埋深仅数米,含煤层厚约80 m。昭通盆地主要由新近系粘土及褐煤组成(含膨润土),新生代沉积物最厚达490 m,而Ⅶ度异常区南边的长利、白坡、红路、沟边、北闸等5个调查点均位于昭鲁盆地内。在Ⅶ度异常区中,白坡、北闸、沟边、红路、塘房5个点地下有新生代含煤地层,由于含煤地层软弱,易风化、破碎而导致震害加重。

大平子、新桥四组和青岗岭3个调查点处于松散沉积物较厚的山间盆地内,岩性主要由新近系粘土、砂质粘土组成。

巨厚煤层的地震波放大效应加重震害的现象在本次地震中异常突出,据陈光明(1981)的研究结果,煤层的厚度变化与煤层顶、底板反射波振幅有一定的相依关系,即与煤层有关的反射波,当煤层变厚时振幅增强,煤层变薄时振幅减弱。

43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

Ⅵ度异常区田坝、大园子、大关楼、寿山、小河5个居民点均处于高约2 000 m的山梁、边坡或陡坎边上,这里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山体岩石破碎,沟谷与山梁海拔高差达1 000 m。历史地震震害考察经验的结果表明,对山高坡陡且处于山梁、边坡和陡坎边上的建(构)筑物震害有明显加剧现象,地震动观测研究结果也表明孤突山梁地形的地震动峰值有放大效应。

彝良县区域地质属扬子地台沉积盖层发育的中心地带,岩性以侏罗、白垩系“红层”砂页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碳酸盐岩夹页岩、煤,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构造线走向中部以北东向为主,南、北以北北西向为主。

异常区大多数居民点均座落在基岩薄覆盖层上,由于岩性的强度和抗风化的程度不同,建筑物的震害表现并不相同。表4Ⅵ异常区抽样点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描述

Tab4Discription of th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lithology of sampling points in VI intensity abnormal area

序号1抽样点1地形地貌1岩性特征11小河1处于山梁一侧1二叠系下统基岩P1m: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21田坝1处于坡地上1泥盆系基岩D1-3:下部砂岩、页岩,上部白云岩、灰岩31塘房1处于山脚坡地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41里底1处于河谷边坡地上1志留系下统基岩S1:砂岩、页岩夹灰岩51旮旯1处于半山坡上1志留系中统基岩S2:粉砂岩、砂岩、页岩夹灰岩61马鞍山1处于半山坡上1志留系上统基岩S3: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71大寨1处于山顶坡地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

表5Ⅶ异常区抽样点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描述

Tab5Discription of th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lithology of sampling points in Ⅶ intensity abnormal area

序号1抽样点1地形地貌1岩性特征11白坡1处于丘陵山包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21长利1处于丘陵山包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31北闸1处于丘陵山包上1二叠系下统基岩P1q+m: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41沟边1处于丘陵山包上1三叠系下统基岩T1f:紫红色、紫色粉砂岩、细砂岩51红路1处于丘陵盆地上1二叠系下统基岩P1q+m: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61岩脚1处于山梁坡地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71塘房1处于丘陵凹地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81大坪子1处于山间盆地上1二叠系中统基岩P2β:玄武岩91新桥村四组1处于山间盆地上1泥盆系中下统基岩D1-2:灰白色块状细粒石英砂岩夹页岩101青岗岭村1处于山间盆地上1二叠系下统基岩P1q+m: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从表4、表5可以看出,这些烈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河谷阶地、边坡及山梁一侧等断裂破碎带附近。这些区域烈度异常与断层控制的局部特殊地质构造有关,因而断层和地基土层对震害的影响很难分开,局部场地的覆盖土层、地表地形或基岩面都成为震害异常的重要因素(张彦琪等,2008)。

44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

(1)震区一般房屋建筑没有采取抗震措施,房屋的结构形式、材料、砌筑方法等一般都不利于抗震。

(2)异常区土木结构和石混结构房屋大量存在。

土木结构房屋破坏程度和它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该类房屋结构简易,属墙抬梁,地震时容易倒塌;就地取材的粘土的粘性较差,导致土墙容易开裂而降低了房屋承载;这也是次异常区土木结构房屋墙体多数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混结构房屋由于组成特点和砌筑特点,承重墙体采用乱石与泥浆彻筑,泥浆标号极低,砌体基本没有形成整体强度,加之多数屋顶采用混凝土屋盖,加大了房屋自身的重量,整体性较差。震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有限,在建造房屋中,只凭经验,未经设计计算,况且施工方法不理想,施工质量差,大多数石混结构房屋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极差,在地震灾害中破坏严重(林建华等,1998;郭子雄等,2009)。

5结论及讨论

震害异常区主要受到含煤层场地、陡峭地形及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恢复重建或城乡规划中,居民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秦松涛等,2010):

(1)含煤层场地不利于作为建筑物地基,能避开的尽量避开,如受地域条件等所限非要在这类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时,必须依据含煤层场地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

(2)陡峭地形、孤突山梁和山间盆地等地域不适合直接建盖居民点,如要建盖必须依据地质、地形地貌、土层和岩层特征进行科学考察,做好地基处理工作。

(3)房屋建筑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加强抗震设计和施工监理,不要再继续修建当地抗震能力极差的“土木结构”和“石混结构”房屋。

本次地震引发的多处高烈度异常区震害情况与含煤层场地煤层的厚度、埋藏深度等的关联性还有待考证,包括软弱土层、地质灾害等对震害异常的影响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陈光明1981 煤层厚度与地震波振幅关系的初步探讨[J]. 煤田地质与勘探(4):52-67

陈坤华,卢永坤,张彦琪,等2012盈江58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及破坏机理[J].地震研究,35(1):110-116

代博洋,卢永坤,周光全,等 2011盈江58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讨论[J].震灾防御技术,6(3):300-310

非明伦,崔建文,赵永庆,等2002施甸地震震害分析[J].地震研究,25(2):192-199

非明伦,余庆坤,谢英情,等2006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J].地震研究,29(1):87-91

非明伦,周光全,谢英情,等2006 盐津51级地震现场调查与烈度分布[J].地震研究,29(4):411-417

郭子雄,黄群贤,柴振宁,等2009 石结构房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6):47-51

胡聿贤,孙平善, 章在墉,等 1980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34-41

兰州地震大队中长期预报队抗震中队1977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J].勘察技术资料,(4):10-22

林建华,王全凤,施养杭,等1998石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及其模糊抗震可靠度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31(6):40-48

刘必灯2011断层场地对地震动影响研究[D].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卢永坤,曾应青,周光全,等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J].地震研究,30(4):364-372

吕勇,李高良,张贵,等2009彝良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J].中国岩溶,25(2):219-224

秦松涛,李智敏,谭明,等2010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J].灾害学,25(3):65-68

施伟华,陈坤华,杨树明,等2011盈江2011MS58与2008年MS59地震的震害差异及原因[J].地震研究,34(4):518-524

吴章明, 袁岩光1990地震地表破裂与发震断层的性状[J].灾害学,(4):14-19

张彦琪,华均,刘娜,等2008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害异常软弱岩土的调查研究[J].内陆地震,22(4):324-331

周光全,非明伦,谢英情,等2011a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VIII度区烈度评定探讨[J].地震研究,34(2):207-213

周光全2011b云南地区简易房屋的震害指数研究[J].地震研究,34(1):884-95

周锡元1965土质条件对建筑物所受地震荷载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第二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