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一套带着浓浓墨香的《农民卫生保健丛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眼前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像一位刚刚分娩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婴儿一般。这套书从选题策划到付梓出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作为该套书的副主编及特约编辑,我全程参与了丛书的策划、论证、审稿、编辑加工及整体设计。我清楚地看到,这16本书300多万字中,饱含了以主编马智老师为首的编委会十余位专家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凝结着参与审读、编辑加工及装帧设计的几位编审对职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农民卫生保健丛书》是一套向农民朋友普及卫生保健知识,让他们学会如何保健、怎样预防疾病的科普读物。无论是在编写过程中,还是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就是严谨和责任。正是这种严谨和责任,使该套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可读性,能够在众多卫生保健类图书中脱颖而出,被河北省新闻出版局作为重点图书列入“农家书屋”书目。主管副省长孙士彬亲自作序,充分肯定了该套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素质所具有的积极现实意义。
出版一套农民朋友真正需要的图书,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我爱人的老家在农村,逢年过节,都要同他一起回去,这也使我有机会与众多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直接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思想。通过交流,我发现目前造成农村家庭贫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疾病,“因病致贫”的现象较为普遍。疾病直接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近几年,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而作为出版人,有责任、有义务为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做些事情。于是,出版一套能让没有医疗知识的普通农民看得懂、理得清、用得上的卫生保健图书,这个选题方向和思路渐渐明晰。
有了选题,要付诸实施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编写队伍和一位具有高度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主编。经人引荐,我结识了在省内外医学出版界享有盛誉的马智老师。他深厚的学养、丰富的学术积累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且马老师与我省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能够约请到名家来参与丛书的编写。如果马老师能够担任丛书主编,这套书就成功了一半。马老师对这个选题也很感兴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对农民朋友的深厚感情和责任,让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既然是丛书,那么从什么角度进行分册,各分册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体现该书的特色,编写重点放在哪儿,这都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最后确定丛书分为16册,内容涵盖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保健指南、农村环境卫生与健康、营养与食品卫生、农村常见各类疾病的防治、寻医问病指南、家庭小药箱、农村常用偏方验方等方面。为了突出该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该书真正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方便读者阅读;在编写内容上,以保健防病为主,引导农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语言表述上,将医学知识科普化,力求使不具备医疗卫生知识的普通农民能够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按照这个要求,马老师精选了十多位既具有精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科普写作经验的作者,并于2009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标志着《农民卫生保健丛书》正式启动。
为了尽快把这套书送到农民读者手中,我要求作者一个星期内拿出写作提纲和书中2个问题的样稿,两个月之内完成初稿。2009年5月份,16份初稿陆陆续续交到了我的手上。在审稿过程中,我发现由于时间太紧,编写人员较多,初稿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同一本书稿语言风格前后不统一;医学名词表述不规范、不统一;各分册个别内容交叉重复,且阐述不一致;个别书稿内容的设计学术性较强,不适合农民读者。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与马老师商议,马上召开审稿会,会同外审、副主编及主要作者一起研究对策,并明确了2名统稿能力强的副主编参与审稿和统稿。按照审稿会确定的修改意见,作者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甚至是改写、重写。而马老师作为主编,则亲自对整套书内容的设计和结构的调整进行把关。在这期间,我和马老师几乎每天通一次电话,每星期至少见一次面,每个月召开一次或者必要时随时召开审稿会和统稿会。经过反复的退改和调整,书稿终于可以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了。
编辑加工是进一步提高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的环节,是对图书价值的拔高和优化,然而过程却是非常艰难和繁琐的。因为是医学读物,必然会涉及到很多药品和处方,为避免出现已经淘汰的技术和药物以及被废止的计量单位,编辑们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与作者逐项逐条核实,以保证该书的科学性。另外,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尽管在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有的稿子仍有一些艰涩的专业术语,有的对问题的解答明显文不对题、不知所云,需要编辑与作者在沟通的基础上,对部分语句甚至段落进行改写。虽然影响了进度,但我还是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并通过马老师做一些工作,以取得作者的理解,请他们积极配合编辑进行修改。
作为特约编辑,我参与了这16本书稿的编辑加工,和其他参与编辑工作的医学专业编辑相比,我更多的是从读者的角度进行稿件的加工。我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想农民能看得懂,看得下去,首先我要能看得懂,看得下去,尤其是一些实用技术,如:危急重症的现场救治、如何消毒杀虫灭鼠,我都会按照文稿中的介绍进行模拟操作,凡是表述不清楚或容易产生歧义的,都与作者进行商改。在格式和体例上,我要求全套书尽量统一,包括问题解答的层级控制、每级用的序号和标点符号、名词术语的全称与简称、数字的用法、计量单位的写法等。因为我的这种“较真”,也给我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白天的时间肯定不够用,只有晚上回家接着做。也曾有人劝我差不多就行了,但我想,做书就要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精品源自严谨,完美来自坚守。从来没有人要求把这套书打造成精品,但我却按照做精品图书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尤其是它作为“农家书屋”的配送图书,更应该体现出高水平、高质量,更应该符合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唯有此,才能把国家的这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好的书籍除了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装帧设计。考虑到丛书主要面向农村读者发行,我们在封面的设计和工艺上力求简洁明快,篇章页则采用的是漫画风格的插图,并与文中内容相呼应。我们请美编设计了3种不同风格的封面和篇章页,在确定了一种风格之后,我和马老师又在个别图片的设计上提出建议,与美编一起商讨。在开本的选择、用纸的薄厚、图表的摆放以及字体字号的运用中也充分突出读者对象的特点,并尽量降低制作成本,使购书者能以有限的资金获取丰富的知识。
经过丛书全体编创人员和编辑们的努力,终于,这套书带着出版人对农民朋友的浓浓情意送到了他们手中。回顾一年来的成书经历,真是欢喜艰辛两相知。但当我想象着农民朋友把书捧在手中的欣喜,想象着这套书正在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神,再多的付出与艰辛也会变成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