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矿用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矿用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之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用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井下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结合我国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现状,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检修管理、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监察 管理体制

一、前言

煤炭机电设备是井下主要的输配电、瓦斯抽放、排水救援和安全生产的主要设备,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来源。煤的产量直接决定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关系到煤矿井下的工作效率,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煤矿机电设备良好管理不仅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一些煤矿企业对于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不重视,直接导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矿用机电设备管理方法的研究,加大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力度,对于保证井下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矿用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2.1 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按照现行煤矿质量标准的要求,煤矿井下至少应该具有十几种安全管理制度,但部分企业热衷于提高产煤量,不重视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管理制度陈旧,甚至没有专门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只限于形式工程,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

2.2 矿用机电设备老化

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设备成本,在机电设备及其管理上投入资金过少,一些机电设备老、旧、带病运转,安全和保证设施不健全,与“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比如一些企业仍然使用老绞车、老风扇和非阻燃胶带等,导致矿用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低、安全系数下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3 矿用机电设备监察力度不够

煤矿井下作业具有开采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专业性要求较高等特点,这个给监察工作增加了强度和难度。有些监察员来源于基层,安全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不能胜任监察工作的重任。部分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对各个机电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不能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监察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机电设备的小故障不加重视。

2.4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

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艰苦行业,学习矿用机电设备的人较少,导致矿用机电专业人才欠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从事煤矿机电管理的人员队伍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水平低,也不注重学习,导致业务能力不足,遇到机电设备故障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无法满足现代化矿井的机电管理要求。

三、矿用机电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3.1 完善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矿用机电设备管理需要,解决传统管理体制的问题,完善矿用机电设备管理体制。煤矿应制定矿用机电设备管理专用规章制度,对井下机电设备日常管理、定期检修、状态记录等方面进行约束,引导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实行机电设备管理责任制,切实将机电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 关闭落后矿井,淘汰落后设备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落后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深入基层,监督指导落后矿井的关闭工作。加大机电设备的科技和资金投入,按照国家现行煤矿行业标准要求,淘汰一批老化、不符合要求的矿用机电设备,增强煤矿行业的科技含量。

3.3 加大监察工作力度

对矿用机电设备监察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监察人员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对矿用机电设备进行监察,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合理的开展。

3.4 提高人员素质和稳定性

人员素质是制约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根本因素,开展一系列针对矿用机电设备管理的专业培训,提高矿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实性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罚机制,提高矿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保证矿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稳定性,避免人才流失。

四、结束语

根据上文分析,矿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暴露了很多问题,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淘汰落后矿井及落后设备、加大监察工作力度和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是解决我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通知.〔2012〕130号

[2] 徐义军.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J].科技传播.2013(7):19-20

[3]胡芳.浅谈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