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躲开偷懒新闻这颗“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躲开偷懒新闻这颗“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偷懒新闻大体分为两种: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照搬通讯员稿件和会议通稿,虽然难出彩,但至少是真实的,而把陈年旧闻重新包装或者把别的地方的新闻移植到本地来,这就涉嫌造假了,很显然,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伤害很大,是各报社深恶痛绝的一颗“雷”。

偷懒新闻的类型

借尸还魂型

仔细看看每年的著名假新闻,总能发现偷懒新闻的影子。2008年3月25日,《东方今报》报道了《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的新闻,其实它不过是2006年网友恶搞的一篇帖子,没想到时隔两年,它又被揪了出来,盖因这条“新闻”太能吸引眼球,让记者浑然忘记了稿子发出后所要承担的风险。其实要想知道帖子的真假非常容易,只要打个电话核实一下就行了,但记者就是没核实,这一偷懒,“成就”了2008年的十大假新闻之一。

改头换面型

把以前的新闻或图片拿出来改改,继续用,应个景儿,完全不理会今年有什么新情况,从而造成新闻失实。

2006年7月24日,济南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读者在新华书店里埋头读书的新闻照片。说明为:昨日,许多家长和学生在泉城路新华书店书柜前埋头读书……但7月23日这天,书店正在进行二楼夹层改造,照片上显示出的一楼大厅的位置,扎满了施工用的脚手架,根本没摆书摊。

2009年12月,《新快报》等媒体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文字说明是“石家庄市民清扫楼顶积雪,积雪有两米多厚”。但是,这幅图片是前一年意大利大雪系列照片中的一张。更有意思的是,南方与北方竟有三家媒体同一天刊登了这张照片!

移花接木型

2002年10月,《新快报》编发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广州出现“”游戏》,讲的是记者注意到网上有人“”的信息,几经周折终于跟信息的人取得了联系,并成功与他们夫妻见了面。后来记者就这种“”现象体现的个人道德价值观与社会道德是否相悖的问题采访了社会各界。2003年5月,这篇报道又出现在湖南某媒体上,只是“”游戏发生地点换成了长沙,报道内容除了采访社会各界部分略有不同外,其余情节跟《新快报》的那篇报道几乎完全一样,成了典型的剽窃新闻,自然引起同行鄙视。

乏善可陈型

对待相类似的新闻事件,有些记者思维僵化,不会或者不愿找新的突破点,造成同类新闻“年年岁岁花相似”。比如说妇女节、教师节、戒毒日、艾滋病日等年年都有,他们不过就是把相关部门给的通稿改改名字,当成自己的稿子。

2010年9月4日,青岛一家报社发了一篇图片新闻,标题叫《警车迎检查》,图片说明没几个字,“将加强警用车辆管理使用制度规范建设,采用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方式到各派出所进行监督检查。”文末署的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名字,一看就是通讯员发来的通稿,到底要规范什么,语焉不详。

如何治疗偷懒新闻

对那些涉嫌造假的偷懒新闻,要提高警惕,虽然阻止不了造假,但可以想办法堵住它。笔者总结了两条经验:勤读和勤查。勤读就是每天把报纸从头至尾读一遍,也要读别家的报纸,了解一下同一新闻各家的处理手法有何不同,这样就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当出现虚假偷懒新闻时,就能发现苗头。要堵住它,首先你要对它有所怀疑,但如何发现疑点呢?前提就是大脑中有一个资料库,这样在关键时候就会灵光一现。而对于有怀疑的稿件,杀手锏就是勤查询,借助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一搜,移花接木的新闻自然会露出马脚。

而对于照发通稿的这种毛病要想根治也不难,就是一个字:“勤”,记者不妨多和通讯员聊聊,或许能有很大的收获呢!2009年9月,有通讯员给城市信报的记者发来一篇通稿,说有一个人在高速路上非法停车,被罚了200元,记者觉得这样的稿子肯定发不了,就给通讯员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原因,原来当事人是因为内急,在高速路上停车方便了一下。就这样,一篇题为《在高速公路停车方便被罚200块还记了6分》的头版头条新闻第二天出炉。果不其然,第二天别家媒体都没发那篇“非法停车”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