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家评述《解码新时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家评述《解码新时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解码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陈栋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后,传媒名家范以锦、吴廷俊为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现将序言摘要刊发。

为铸造媒体灵魂造势

范以锦

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报网时评的互动(2003―2004);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2005―2006)。作品突破了阶级分段与时代分段模式,以“时评形态变化”为分段标准,以专题史为研究模式,对新时评专栏、版面、报网互动及其主要运作人进行采访分析,对新时评推进公共领域建构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本书的一些有分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公共领域建构的过程中,新时评专栏的产生推进批判公共性的有效激发,新时评专版的发展促进“自治”精神的逐渐培育,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加速“公开性”、“开放性”言说风气的初步养成,报网时评的互动推动平民主张的崛起,而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也折射出公共领域建构的艰辛。

陈栋能独辟蹊径写出这样的有见地的论著,与他的经历和涉猎的研究领域有关,也与他持续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有关。他自从对新闻产生兴趣的时候开始,就特别关注时评研究。2005―2008年间,他更对新时评的发展进行了集中学习和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栋近几年来已不仅自己撰写时评,而且专访了众多时评高手,与国内多家媒体评论部建立了联系。丰富的经历和写作实践,都为他写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厚实的功底。本书以新闻人的敏锐搜集和描述了10年间中国媒体新时评的发展与变化,其中的许多鲜活素材多为一手资料,十分宝贵,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时评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时评不仅是当今社会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传媒生存和发展所需。因为,在新媒体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媒几乎没有独家新闻可言,但可以有独家视角、独家观点,时评潮应运而生,并且时评正在不断为铸造媒体灵魂造势。

陈栋的论著弥补了新闻学在这方面的不足,对学界强化这方面的研究起着示范的作用,对业界拓展这方面的实践也很有帮助。■

(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导)

与思想赛跑

吴廷俊

时评是时代的思想原声,是思想交锋的结果。中国时评诞生在20世纪初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中国新闻史上,首先创建“时评专栏”的是狄楚青的《时报》,所以狄楚青曾骄傲地称:“时评者,《时报》之评论也。”自1904年《时报》出现署“时评”之名的言论以来,时评与政论文出现分野,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

所谓“新时评”既是一个时代概念,也是一个文体概念,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产物,它除了具备传统时评的特征外,还具有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就是“公民写作”。所谓“公民写作”,按本书所说,是指“基于公民立场和公民精神的写作”,可以有效地激发批判的公共性,是公民表达的一种重要渠道。所以本书认为,新时评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是年,《南方周末》“阅报札记”(后更名为“纵横谈”)开创了新时评专栏的先河。

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在中国很快出现了一股“时评热”,甚至出现“报纸不可无时评”的说法。由于“写作时评的人多,研究时评的人少”,因而蜂起的“时评”,就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使新时评健康发展,亟须对它的发展进行梳理,并从理论上进行规范。陈栋读博期间,对媒体评论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此为攻博研究方向。而要加深对时评的认识或要将时评写好,首先对社会现状要有一个深刻的领悟。陈栋无论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学习期间,他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认真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具备了开展时评研究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他博士毕业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并担任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总编辑,兼任《今传媒》等杂志特约编委、专栏作者。这进一步丰富了他对时评的认识。

新时评发展值得关注,更值得期待。伴随媒体形态的发展变化,新时评发展将会呈现新气象、新局面。正如本书所描述的那样:表达平台越来越宽广,公民写作越来越普及,专业写作越来越重视,伦理责任越来越凸显,互动传播越来越频繁。新时评的发展前景远大,但道路会充满荆棘。对于时评写作者而言,越是充满荆棘,越需要加倍努力,拓展更宽的话语平台,争取更大的表达空间。愿新时评发展越来越好!

思想是最美丽的奇葩,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思想延伸了世界的边际,拉长了人类前进的步伐。期待有思有为的陈栋与作为“时代的思想原声”的新时评一样能与思想赛跑!■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