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摘 要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主要任务,同时也能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应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教师 学生

一、重视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就是“离教现象”。“离教现象”,实际上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使教与学出现“两张皮”现象,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最后到了“听不懂”、“不会做”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大面积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为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学生总认为是复习课,不重视,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方法来讲解这一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法则”、“运算”,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到每类的相关知识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最后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概念”中掌握正数、负数、相反数等,在“法则”里会应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在“运算”中注意一错皆错。这样,学生在积极地学习氛围中就能系统的掌握“有理数”这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有所调整,兴趣有所增加。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大多数的初中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的主动性不强,处于一种强制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的被动一方面是主动探求知识、学习知识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是没有掌握独立合适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方法上是死记硬背,缺乏发散性思维,对老师的依赖性强。鉴于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掌握方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阅读入手,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且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要对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内容逐句逐段地举例、解释,对一些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诵读,并能够提供较好的记忆方法和理解渠道,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标注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要求让学生自己读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最后确定自己的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以按照在课堂上所掌握的学生对本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列出阅读提纲,设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进一步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交流,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反复阅读,从而寻找答案,解答问题,弥补以前在阅读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而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最后让学生渐渐地养成阅读――思考――再阅读的好习惯。最后,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觉做好错题集,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容易出现疏漏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扎实,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是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化的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是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如在讲解完新课后,可以把课本中的练习题作为速算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也可精编构思巧妙、覆盖面广、概念性强、有一定灵活性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从而得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

其次是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活动小组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和学习方法的探讨,通过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最后比较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拓展学生思路时,教师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最后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果。

第三是逆向思维的训练。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也就是“逆向”思考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或相逆条件下的状况,发散性的思考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方法及解题所运用的知识的一个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若学生能够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反思下思维过程,这对巩固解题所用的知识点和方法、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要经常的、或集中或分散地森头一些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习惯,讲清楚一些最基本和常用的逻辑语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译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最后使学生形成“出言有本、推理有据”的好习惯,做到解题时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考虑全面。

【参考文献】

[1]裘晓岚,陈兰清,唐振松.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2]林秋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