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美绵阳第二站:七曲山天下第九名山的仙风道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美绵阳第二站:七曲山天下第九名山的仙风道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为祭祀张亚子而建。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建筑群。

每一座名山几乎都能找到一个词来形容,比如泰山雄伟、华山险峻。七曲山,却让人们难以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

它很浪漫,七曲山本名“尼陈山”,“七曲”则出自唐明皇侍从的诗句“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传达了唐明皇在过七曲山时对杨贵妃不可抑制的哀思和眷恋;它很神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守护神文昌帝君的升仙之处;它很奇幻,张飞在这里种下了一片柏树,一日之内便成了一片苍翠柏林,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

于是,人们一次次走进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九名山”的七曲山,欣赏它千变万化的风姿,感受它深沉神秘的文化底蕴。

七曲山大庙:

与孔庙齐名的圣地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这句古谚的意思是说,梓潼七曲山上供奉的文昌帝君张亚子,在古代知识分子看来,和北方的孔子拥有同等尊崇的地位,共同守护着华夏大地的文脉传承。

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七曲山大庙,由一系列元、明、清三代所建的古建筑群组成。现存的大庙建筑有元代的“盘陀殿”,明代的“家庆堂”、“天尊殿”、“桂香殿”、“风洞楼”、“白特殿”、“关帝庙”、“望水亭”、“晋柏石栏”、“观象台”等,清代的文昌正殿、“百尺殿”、“三宵殿”、“谷父殿”等,以及民国至今的“时雨亭”、“雷神庙”、“灵官楼”和水观音景区各殿。

七曲山大庙最重要的建筑是复建于清代的文昌正殿。正殿呈正方形,占地500余亩。殿内,一尊高4.7米的文昌帝君像端坐在高台上。文昌左右有两尊侍从塑像,右侧作聋人状,相传为“天聋”神,左侧作哑巴状,为“地哑”神。为何要选择一聋一哑来做侍从呢?史料中是这样解释的:聋人不听,哑巴不语,文昌帝君重用他们,意在警醒世人,考生与考官间不可有交流,以避免科场舞弊。

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建筑桂香殿,也极具传奇色彩。数百年来,这座大殿没有受到任何一次天灾人祸的影响,保存完好,使得后人有机会看到堪称建筑史上最为绝妙的设计。桂香殿殿内立有四根两人合抱的大柱,由于建造者巧妙地制造出侧角,因此无论你站在殿内哪个角度看过去,都会感觉四根大柱在向不同方向倾斜,犹如魔术效果一样。这种制造视差的营造手法,被古今建筑界竖为一绝。

“文昌出巡”仪式:

独特的裸身祭祀

前往七曲山大庙的最佳时机在每年农历的二、八月份以及春节期间。那时候七曲山上会举行最著名的文昌庙会和“文昌出巡”仪式。

七曲山大庙庙会一年两次,即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和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相传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张亚子的生日,而八月初一则是其正果之日。因此,这两天的庙会活动尤为特殊,会举行祭祀文昌帝君的春秋祭典。传统的春秋祭典上,主祭官、四乡学子和百姓将通过祭典舞和宣读祭、祀、祝文等礼仪,完成对文昌帝君的敬拜。数百年来,春秋祭典依然以最古老的面貌沿袭下来,其庄严的仪轨与曲阜的祭孔大典如出一辙。

除了春秋祭典,农历新年期间举行的“文昌出巡”活动也是七曲山大庙文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月十二就是文昌“出巡”的吉日。披上蟒袍的文昌塑像被抬进八人大轿,在火龙、狮灯和仪仗队的护佑下,在梓潼县城内开始为期七天的“巡游”。

在巡游队伍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七星灯组”。所谓的“七星灯组”,即由十余名青年装扮成戏曲中的英雄人物,并在他们额顶正中及两颊、两膀、两乳部位挂上精巧的铁皮油灯,共七盏,灯上尖锐的铁丝钩直接固定在皮肤上。天寒地冻的天气里,青年人的身躯上挂满了燃烧的油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这种独特又震撼的民俗。

此外,“出巡”期间,从各地请的戏班也将在县城中大显身手,这样的热闹直至正月十五,通宵唱完团圆大戏后,文昌才结束“巡游”,返回山上。

洞经音乐:

吟唱千年的道教仙音

在文昌帝君的祭祀活动中,还形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洞经音乐。据《咸丰梓潼县志》载,明清以来梓潼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圣诞之期,都要在七曲山大庙举行洞经音乐谈演。

洞经音乐形成于南宋,按照专业的定义,这是一种说唱为主、叙述与赞颂相交织的形式出现的音乐,内容是文昌经传《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讲述文昌帝君神奇经历和崇高的德行,还有洞经来源及意旨。元人张仲寿在为卫琪所注的《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作序时称,大洞仙经“盖西蜀之文,中原未之见也。”据此足可证明,洞经音乐最早应出于西蜀的梓潼。

洞经音乐分大乐、细乐和锣鼓经三种。大乐曲牌以吹打乐为主,如唢呐、笛、笙、鼓、锣等乐器;细乐曲牌同丝竹乐演奏,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用芦笙、洞箫、胡琴、三弦、琵琶、古筝、杨琴等乐器参奏,并配以木鱼和轻型打击乐器;大乐和细乐主要用于仪式伴奏和经腔之间的间奏。锣鼓经曲牌主要是用打击乐器演奏,以锣鼓为主,音乐刚健,主要用于开坛、收经以及接尾的处理。

每当谈演洞经音乐时,唱奏相合,乐曲旋律或舒缓淡雅,或虔诚庄重,引领听者进入到纯净的冥想意境中,领悟为善、养生等诸多道家的思想观念。

作为道教音乐,洞经音乐具有宗教音乐的特色,强调庄重感。在谈演之前,乐师必焚香沐浴,以示恭敬虔诚,而乐器也要按顺序摆放好。参加者必须信奉文昌、崇拜道教,并擅长某种乐器。

翠云廊古柏林:

“上午种植,下午成荫”的张飞柏

也许是沾了七曲山供奉的诸位神明的仙气,这里的植物格外长寿。七曲山上有全国最大的古柏林,最老的皇柏有2100岁,最年轻的潘家柏也已200岁高龄。

占地400余亩的古柏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传说这些柏树都是张飞命人种植的,但种植的过程却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说,三国时期,张飞驻守蜀国阆中,行军至剑阁,沿途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张飞率领的先头部队只顾开路,走了很远才发现已经和后面的军队拉开距离了。于是,张飞下令在路的两旁栽柏树作为指路标记。后面的军队沿着柏树一路追到了七曲山。那些还没栽种的柏树全部种在了七曲山上,成了这一片柏林。

另一个说法则更加具有奇幻色彩。当年,张飞率兵驻扎七曲山,因蜀地夏天酷热难当,士兵们无处休息,遂下令植树,供将士们在树下乘凉。没想到,上午种下的小柏树,下午就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远远望去,竟是一片阴凉的树林。“上午植树,下午成荫”的奇迹轰动乡里,当地百姓遂称这片柏林为“张飞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