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匮要略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匮要略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

后北宋医家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新编校,取其杂病为主要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主要内容

《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

书中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如痉、湿、百合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消渴、小便不利等40多种。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如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证。此外,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

该书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业医者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圆机活法。此外,书中另有脏腑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

《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当时对多种疾病的病因认识,已明确地归纳为三大类,并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重视四诊合参,以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营卫气血、阳阴五行等理论。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强调在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调整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共收集方剂262首,方剂的特点和《伤寒论》方一样,所收载的大部分方剂,确有较高的疗效,如大柴胡汤、泻心汤、防己黄芪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茵陈五苓散、甘麦大枣、桂枝茯苓丸、苓桂术甘汤、十枣汤等方,均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金匮要略》除汤、丸、散剂内服和针灸治疗外,还载述了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外治法,为临床治疗学和保健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记载的若干急救卒死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符合科学性。

阅读指导

《金匮要略》及其相关书籍很多,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金匮要略》为原文全本,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此书还介绍了《金匮要略》的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导读。

另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雪华金匮要略讲课实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李金庸金匮要略讲稿》是我国现代中医名家著作,可以作为原著的参考读物。

精彩选读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正月勿食生葱,令人面生游风。

二月勿食蓼,伤人肾。

三月勿食小蒜,伤人志性。

四月、八月勿食胡荽,伤人神。

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气力。

五月五日勿食生菜,发百病。

六月、七月勿食茱萸,伤神气。

八月、九月勿食姜,伤人神。

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心脉。

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

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饮食不化,发百病,非但食中,药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

——《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