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天鹅》:白羽黑翼,人性矛盾的AB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天鹅》:白羽黑翼,人性矛盾的AB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黑天鹅》以《天鹅湖》为剧情背景,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优美地讲述了一个关于芭蕾舞者的惊悚故事。由于影片被定位于社会惊悚片,整部电影通过特殊的镜头艺术来突出妮娜内心的黑白争斗,表现人物角色的挣扎与痛苦。从而揭示影片的现实意义:人性具有矛盾的双面性,要敢于正视自我内心的深处灵魂。

[关键词] 《黑天鹅》;白天鹅;矛盾;两面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英语电影赏析课的选材与教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01 号)。

《黑天鹅》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在2010年所执导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故事。女主角妮娜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抑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一、人性的两面性

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通常习惯用“善”“恶”作为标准进行明确的区分,并且认为“善”与“恶”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三字经》开篇就指明——“人之初,性本善”,《圣经》则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并认为原罪是一切邪恶行为的根源。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只是单面的人生观。

电影《黑天鹅》以《天鹅湖》为剧情背景,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优美地讲述一个关于芭蕾舞者的惊悚故事。妮娜是位非常优秀的舞蹈演员,天生具有白天鹅的气质,她高贵、优雅、安静集合了一切公主的品质。表演黑天鹅却并不是她在行的,和另一位舞者的激烈竞争使她受困于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之间。妮娜很迷惘,在两个角色间徘徊。在挣扎的过程中白天鹅和黑天鹅将她撕扯,抢夺着她的身体。逐渐地,她开始从白天鹅蜕变成黑天鹅,她不断地出现幻觉,为自己制造出竞争对手……《天鹅湖》公演当日,在更衣室她刺杀了莉莉,然后自杀。在她倒下的那一刻,她明白了什么是“完美”,只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黑天鹅》用特殊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妮娜的故事成功地阐述了双面的人性观,即“善”“恶”是共存于人性的,完美是善与恶的平衡统一。

二、解读《黑天鹅》元素

每一部电影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相同或者不同的艺术手法被表现出来,使影片中的人物角色更加丰满、深刻。《黑天鹅》中各种构成元素都有着其实在意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部电影的中心主旨。

(一)色彩

《黑天鹅》整体色调上是暗色调,整个画面的光线、色彩都相当的灰暗。这既衬托了主人公妮娜内心的压抑,又符合了惊悚效果的要求。在整部影片中,出现最为频繁的颜色分别为白色、粉色、灰色、黑色和红色。

《黑天鹅》的故事是从妮娜的梦境开始的,聚光灯下她身穿洁白舞裙旋转,舞蹈,宛如湖中的天鹅公主。突然间一个全身黑色的怪人闯入了她的梦境……这是影片中白色和黑色首次出现,格外分明。第二天妮娜对自己的母亲说,“昨晚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好梦,我梦见我跳了白天鹅的角色……好像是在波修瓦音乐厅(俄罗斯著名音乐厅),是巫师罗斯特施下魔咒之后的‘黑天鹅的父亲’那一段开场舞。”梦境中的开场舞同样也是整个故事的开场舞,“黑天鹅的父亲”暗示着黑天鹅的孕育,也预兆着白天鹅即将遭遇巫师罗斯特。

在影片《黑天鹅》前半部分,白色和粉色频繁出现。妮娜就像是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卧室里的摆设几乎都是粉色和白色,母亲准备的早餐是粉色布丁,身上的外套是粉色还搭配着白色围巾、训练时所穿的衣服是白色的,就连手机屏幕的背景都是粉色的。这时候的妮娜是母亲眼中的好女孩儿。

如果没有《天鹅湖》或许妮娜还是一个乖乖女,可是芭蕾舞怎么可能没有《天鹅湖》呢?《天鹅湖》中怎么可能没有白天鹅和黑天鹅呢?

艺术团总监托马斯出场时身着灰色的衣服,脖子上还围着一件黑色的毛衫。这个人带着《天鹅湖》排练的一切消息出现在了妮娜的生活中,这个人和《天鹅湖》搅乱了妮娜原本的一切安宁。在影片中灰色是一个边缘的颜色,也就是说白天鹅妮娜是从灰天鹅过渡到黑天鹅的。在接下来我们也的确可以感受到托马斯这个人物的必要性,也会清楚为什么他是灰色出场。

在激烈的竞争中,妮娜赢得了“天鹅皇后”的角色,打败了偶像贝丝。可是随后出现的莉莉却成为她梦魇中的一部分。莉莉似乎天生就是一只邪恶的、充满了诱惑力的黑天鹅。托马斯一面赞许莉莉的表现,一面表示妮娜没有将黑天鹅表现出来,托马斯试图用一个吻和一连串亲密的动作来诱导妮娜找到黑天鹅的感觉,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妮娜抛在一旁。面对托马斯所做的,妮娜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在舞蹈室的镜子前,她坐下哭泣,那条在之前片段就很少出现过的、久违了的白色围巾再次出现,妮娜被打回原型。

结识莉莉,并开始一段微妙的友谊让《黑天鹅》的画面中灰色和黑色频繁出现。酒吧里,妮娜用莉莉的黑色外套遮住白色衣服,那个夜晚妮娜要做黑天鹅。暧昧的情愫在妮娜和莉莉间产生,回到妮娜家,妮娜开始反抗母亲管制。那天开始,妮娜的卧室变成了灰色,她摔坏了八音盒,丢掉了毛绒玩具。

红色:口红和血液。在贝丝离开艺术团之后,妮娜偷走了贝丝的口红,鲜艳的颜色,涂抹上像是刚刚吮吸过鲜血。妮娜羡慕贝丝,在她的眼里贝丝是迷人的、骄傲的。她羡慕甚至嫉妒贝丝。妮娜偷走口红,认为这样她就可以像贝丝一样,美丽动人,成为一个成功的芭蕾舞演员。在她得到“天鹅皇后”这个角色之后,洗手间的玻璃上有人在镜子上用口红写着——“”。

妮娜的手指不止一次受伤,鲜红的血滴在白皙的指尖上像是绽放的玫瑰。托马斯曾明示和暗示妮娜,她很压抑,需要释放,托马斯认为她需要来得到解脱。妮娜受伤的手指应该是用来的那一根。妮娜需要的不是生理上的和释放,而是心理上的。她第一次,又发现母亲就在身边的时候,她的手指就不断流血。她害怕母亲,又渴望母亲的专制统治。

当妮娜意识到莉莉会抢走她的一切——托马斯和黑天鹅,她陷入了疯狂,终于在公演当日,她杀了莉莉。一地鲜血。舞台上,妮娜的双臂开始长出黑色的羽毛,这不是妮娜第一次发现自己身上长出黑羽毛,反抗自己母亲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因为自身的怯懦,她那时依旧还是灰天鹅。这一次,在聚光灯下,她完美地变成了一只迷人的黑天鹅。影片《黑天鹅》在这一幕采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让妮娜变身,也成功证明了她完美的蜕变过程。

然而,最后的演出中,妮娜发现她并没有杀死莉莉,莉莉从来就没有受伤。妮娜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伤口和镜子的碎片。她哭着微笑,白天鹅纵身跳崖,妮娜重重地跌在白色的垫子上,鲜血染红了她的舞裙。白天鹅妮娜回来了,在闭上双眼之前,妮娜对托马斯说,“我感觉到了完美。”白色、红色最后为这个天鹅皇后画上了句号。

(二)人物

人物是一部影片的主要元素之一。《黑天鹅》与其他影片相比,整个故事中除去女主角妮娜之外所涉及的人物为数不多,角色间的关系也不复杂,却能够准确表达出整部影片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妮娜的母亲——这是个让人喘不过气的角色。她常年穿着黑色的衣服,是个不折不扣的禁欲主义者。她也曾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年轻时一时冲动生下妮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在悉心栽培妮娜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的同时,更是变态地保护着妮娜,不让妮娜触碰到一丝污秽和来自欲望的诱惑。妮娜在她严厉看管下根本没有办法诠释黑天鹅这个角色,所以,妮娜对她母亲的感情是由最初的依赖变成了抵触甚至是憎恨。“母亲”一词逐渐成为妮娜的梦魇。她害怕且厌恶这个老女人。

贝丝——前辈贝丝可以说是妮娜的偶像。贝丝曾经是骄傲的舞者,是迷人的黑天鹅,高贵的白天鹅,妮娜偷走贝丝的口红就是希望可以像她一样优秀、迷人。但贝丝同样是妮娜恐惧的来源。贝丝遭到托马斯的遗弃,妮娜获得天鹅皇后的角色之后,贝丝的失态以及车祸后的遭遇都让妮娜陷入恐慌。她既希望自己成为贝丝一样受人瞩目的明星,又害怕有朝一日会落到像贝丝一样的悲惨境遇。

托马斯——这个男人很危险,亦正亦邪。这个男人的出现和之前妮娜的梦相互呼应。托马斯就像是《天鹅湖》中的巫师罗斯特。如果没有这个男人,妮娜或许还是一只白天鹅,直到遇见这个男人,妮娜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她黑天鹅的特质被这个男人一触即发,同时她开始迷惘、挣扎。当妮娜成功地蜕变成一只黑天鹅,托马斯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天鹅的父亲”。

莉莉——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值得我们推敲。她就像是另外一个妮娜。从莉莉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是迷人的、神秘的、具有诱惑力的,她可以轻松地引诱身边的男人,妮娜却恰恰相反。妮娜对于莉莉是羡慕的,也是嫉妒的。可是究竟莉莉是不是真的存在呢?酒吧的放纵之后,一觉醒来竟然不见了莉莉的踪影;与托马斯调情的莉莉在转过头的时候竟然是妮娜自己的面容;演出前,莉莉是黑天鹅的装扮,被刺伤后竟然不见了踪影……

莉莉就是妮娜。妮娜是白天鹅,莉莉是黑天鹅。当妮娜的灵魂得以释放解脱,莉莉功成身退。就在这个时候,妮娜才意识到,她没有伤害莉莉,她伤害的是她自己。

三、人性两面性的反思

当妮娜在《黑天鹅》中以白天鹅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就注定了故事很美好,结局很悲惨。

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处子、脆弱。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妮娜,在母亲变态的呵护下变成了音乐盒上的玩偶,除了会旋转舞蹈,她不知道真我在哪里存在。直到《天鹅湖》的编排,她无法精彩演绎剧目中的黑天鹅,她开始焦虑,开始恐慌。在黑白天鹅两角色间的挣扎让妮娜矛盾,母亲、贝丝、莉莉都成了她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和梦魇。终于有一天,她反抗了母亲,取代了贝丝、杀死了她臆想出来的莉莉、杀死了她自己。当她纵身跳下舞台,她领悟了“完美”,她和莉莉、白天鹅和黑天鹅得到了统一。

这就是完美,可惜为此她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

影片的最后三声“妮娜”更是一种告别仪式,第一声告别白天鹅妮娜,第二声告别黑天鹅妮娜,第三声告别真正的妮娜。

这世上很难有人可以得到真的自由,我们总会因为生活舞台的需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佩戴不同的面具。我们会觉得压抑、委屈,当我们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时,我们又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我们习惯了伪装。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善与恶,黑与白这只不过是人性的两面,没有人能够摆脱。人最终的敌人始终是自己。我们不能因为面具的存在而忽视内心,遗忘灵魂,抛弃梦想,我们更不能忘记面具后面自己的那张只属于自己的脸以及脸上甜美的笑容。

摘掉面具,直视自我,善待他人,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 [法]莫尼克·卡尔科-马赛尔,[法]让娜-玛丽·克莱尔.电影丛书——电影与文学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美]F·R·施赖勃.人格破裂的姑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 武斌.人格的选择[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1.

[4] [美]大卫·C·范德.人格谜题[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作者简介] 王天策(1979—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