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备课的“三点一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备课的“三点一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我和同事们一起赴美琪学校参加了“王兰教育思想研讨推介活动”,听了4节语文课,随后,教研室夏玉琴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夏老师提到一节好课应体现“三点一线”,我深表赞同。下面结合最近执教的公开课《司马迁发愤写》,作简要叙述。

一是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

线索是整合课文材料、形成教学思路的主线,有了恰当的线索就能纲举目张,重点突出。就本课而言,有教者提出可以从“《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入手,展开课文教学。个人觉得“发愤”显然是课文的题眼,以此为线索似乎更妥当。于是围绕“发愤”设计教学环节(理解发愤――感受愤怒的心情――感悟发愤的原因――想象发愤的过程――感受发愤的结果――深化对发愤的认识),这样一节课下来,听者、学生会循着你的思路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心灵之旅畅快而自然。记得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是围绕“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吗”这条线索展开教学的,虽说教无定法,但找到一条恰当的线索我认为至关重要。

二是找到每个环节的训练点

每篇课文可以生发的训练点很多,但教者要懂得取舍,要围绕你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在每个教学环节,教者要善于找到一个训练点,以点带面。这个点可能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问题。如教学“感悟发愤的原因”环节,训练点是一句话“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让学生在自主寻找原因后一遍遍诵读这句话,回环往复,感悟“发愤”。教学“感知发愤的结果”环节,我觉得训练点是一个词“前无古人”,围绕这个词让学生联系文中的数字来谈体会,这样就把松散的几个数字串联起来,形成局部的教学整体,避免了陷入“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境地。有舍才有得,舍去一些细枝末节,得到的可能是行云流水。

三是找到最自然的过渡点

我觉得环节之间的过渡很重要。好的过渡设计自然流畅,如涓涓细流,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好的过渡应该“简约而不简单”,富有启发性,符合文体特点。如“感悟发愤原因”环节,导语可设计成“士可杀不可辱,但他为什么还要活下去,还一定要完成史书呢?”再如“想象发愤的过程”环节,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有位诗人曾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我想司马迁就是一位真正的勇敢者!埋在心里的是个人的耻辱和痛苦,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书,这就叫――忍辱负重。

四是找到越过障碍的突破点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障碍点,它会让你在某处细节上纠结,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破坏了流畅的教学节奏。对此,教者既要有教学机智,更要会超前预设。如要不要给学生讲解“宫刑”,查阅了很多资料,大部分学者赞成讲,因为现在学生所懂的超过你的想象,讲了后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酷刑”,才能理解司马迁的“悲愤”。我同意这种观点。但谈到“太监”字眼时学生可能会笑,会破坏凝重的课堂气氛,所以在预设时我考虑到这些,导语设计成“有同学在笑他,是的,当时那些在朝的官员就在背后嘲笑他,有人甚至蔑视他”,这样学生就从自己迁移到别人对司马迁的嘲笑,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流畅的教学节奏得以延续。我们期待课堂能生成精彩,但精彩离不开充分的预设。备课更重要的是备“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