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皮穿刺交叉钢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皮穿刺交叉钢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闭合复位交叉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11年~2012年共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6例,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刺交叉钢针固定。 结果 16例均于术后1~2月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采用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皮穿刺 交叉钢针 肱骨髁上骨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28-02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①。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本院2011~2012年对1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刺交叉克氏针固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11岁,平均6岁;右侧9例,左侧7例;骨折类型伸直型12 例 ,屈曲型4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伤后距住院时间1h~4d,受伤至接受复位时间2~6d,平均为5d。

1.2 手术方法

患儿入院时常有严重的肘关节肿胀,入院后临时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将患肢悬吊于输液架上,一般不用宽胶布皮牵引,避免过敏及水疱形成.3~5d后,肘部肿胀大部消退行手术治疗.在全麻或臂丛麻醉下,以Swenson 方法牵拉,同时用绷带绕过肘前,产生从前向后的垂直力,屈肘120°旋前或旋后位固定,在透视下用1.6 mm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打入,交叉点位于鹰嘴窝顶上。如果内髁穿针有疑问,可以在内髁后方切一约1.5cm长的小口,分离皮下,游离尺神经②,可在直视下穿入克氏针.针尾置于皮外.术后屈肘30~40°石膏固定,3~4周拆石膏,拔除克氏针,并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

2结 果

本组16例患儿经1-2年随访,根据毛宾尧肘关节功能评价③。优:13例,肘关节屈伸受限10度以下,肘内翻6度以下;良:3例,肘关节屈伸受限11~20度,肘内翻小于10度;差:0例,治疗优良率100%。其中1例合并神经损伤,闭合复位后自行恢复③。

3讨 论

3.1 肱骨下端较扁薄,髁上部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 30~50 °的前倾角。前臂完全旋后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 10 ~ 15 °外翻的携带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腱膜下通过,桡神经通过肘窝前外方并分成深浅两支进入前臂。肱骨髁上骨折时,易被刺伤或受挤压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3.2 常规的手术方法切断肱三头肌及广泛剥离骨膜,破坏了肘后腱下滑囊,肱三头肌与肱骨下段及关节囊广泛粘连,使肌腱止点的受力点上移到粘连处,减少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之间的轴向运动,干扰伸肘装置的功能,术后肘后关节囊挛缩和鹰嘴窝内瘢痕粘连,则直接阻碍了肘关节伸屈。

3.3 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在当时可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随着肘关节肿胀的消退会发生再移位,固定成为一大难题, 本方法在继承传统手法复位的同时,避免了切开复位对肌肉和关节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利于骨折愈合。又大大降低了肘部畸形或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操作简单,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可见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28-431

[2]黄耀添,朱立军,雷伟,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处理.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48

[3]毛宾尧,胡清潭.肘关节外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