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的闪光点,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起步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以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朗读 策略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闪光点,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起步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那怎样在课堂中以有效的方式让朗读教学点亮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粗浅的策略

一、读准字句

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我们知道,朗读的目标总体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此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缺一不可的。可是在现今的语文课堂里,轻“正确、流利”的读,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许多教师总花较少的时间来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而事实上,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仔细翻阅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对朗读目标的提示做了些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固定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每次的朗读训练目标几乎各不相同,有所侧重。

二、保证朗读的时间

由于受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学生朗读的时间实在太少,如初读课文时,老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连一遍课文也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朗读成了一个过渡环节。在40分钟的课堂里,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由练读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绝不能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了事。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充分的朗读时间如何保证,这就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这样才会给学生的情感朗读留有空间。

三、采用灵活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每课有新招,篇篇有花样”。除常用的范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自由读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分角色朗读。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可以选择分角色读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有些记事、写人的文章和童话故事,分角色读还能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效果较好。

表演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它是提高朗读质量的催化剂。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当然,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配乐朗读。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诵读。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

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这也让许多老师觉得茫然不知所措。那么,一节课教师要采用什么方式的读呢?理性地说,方式为目的服务,没有目的的朗读,只会让学生“念经”,一切要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再则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及适用范围。教师应有的放矢的根据实际做理性选择。

四、激发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朗读是感悟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他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和衔接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把握好这篇课文的基调,也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的朗读个性化地、较好地表现出来。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摆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用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才能真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闪光,使学生不断在朗读中获得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