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德育课实施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德育课实施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

新的学习观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德育课实施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不断质疑,努力探究问题的答案,课堂呈现出活跃,争鸣的气氛。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笔者在德育课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却遇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想到的一些改进措施,取得的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引导,勇于积极发言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在问题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当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抛出时,往往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教室变得一片寂静,静的大家都不敢大声呼吸,没有人举手,甚至本来抬着的头纷纷低下,害怕老师叫到自己。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会,都没有想法,看法,只是他们不愿意回答,不想发表观点。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习惯养成

中国的孩子越大越不愿主动回答问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小学生回答问题最积极,一提问齐刷刷地举手;中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高中生举手的凤毛麟角。可见高中生本来就不喜欢发言。职高生几乎是中学阶段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少,频率低,错误率还高,老师不愿叫,他们也不想答,逐渐成为老师提问时所忽视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习惯听,老师提问时他们习惯等待其他同学给出答案,观望其他同学的争辩,完全处于旁观者的角色。

(二)缺乏自信和勇气

有这样一个事例: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解放前他到中国来讲学,一上讲台就出了这个题目:2+2=?下面的听众都是些学者名流,就是没人能答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是4,却没有人回答,缺少的是自信和勇气。对于简单的问题,大家对答案持一种怀疑态度,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对于复杂的问题,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自信,怎么可能是这个答案?不回答就不会出错,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让他们不敢回答。还有过这种现象:答对了,老师表扬,同学钦佩;答错了,老师指责,同学嘲笑。苛刻的氛围,害怕答错的心理,也让他们丧失答题的勇气。

(三)在于别人的看法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敏感时期,他们关注来自周围的评价与看法。对于能说会道,勇于发表见解的同学往往被斥为“爱现”“好出风头”。对于不善言辞,沉默少语的同学被看成“斯文”“内敛”。为了不被排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认为绝大多少学生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愿说;不是答不出,而是害怕答错遭鄙视;不是不想说,而是怕被“说”。种种担忧,让他们不愿开口,不敢开口,不想开口。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要采取措施给予引导,予以鼓励,进行教育。

首先针对不愿说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不让个别学生回答,而是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在组内表达,然后让组内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表观点。让小组长做好记载,谁的观点多,谁的观点好,予以计分;老师予以表扬的计分加分,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观点,在强调多的基础上再强调精,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愿意表达的习惯。

其次针对害怕答错出糗的心理: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面带微笑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的眼神能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赞赏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多给他们理解,关心,和鼓励;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说错也没有关系,让他们敢想敢说;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的回答,善于发现答案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让他们重塑自信。

最后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我把这样一个事例介绍给大家:在美国名校,经常有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高管来学校开展讲座。国外的学生不但为自己做醒目的名片,而且积极提问。中国留学生只是认真听讲,默不吭声。国外的学生就很奇怪:你们难道没有问题吗?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推销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果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来很有可能进入他们的企业工作。为什么不抓住这样的机会呢?这说明一个人有没有才华,如果不展示就不被人知。所以我们要大胆地表现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就是靠不断锻炼出来的。比如说说的多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就能提高;想的多了,人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干的多了,人的能力就能增强。凡事从小处开始,向大出努力。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就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方法。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答题:需要教师创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有一个宽容,鼓励和欣赏的态度;答题可以从小组讨论开始,有组内延伸到班级,有小组发展到个人,不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总之说的多了,练得多了,胆子也就大了;你也说了,我也说了,谁也不议论谁了。

二、点拨,启发,诱导讨论深入

教师提出问题时是希望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拓展思维,提高能力。长久以来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赶紧翻书找答案。教材确实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教材的知识和观点不是学生认知的唯一来源。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成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让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贴近学生现有的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教学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而不是从课本中找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过于简单,要注意问题的“创造性”和“发现性”。所提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能提出质疑。

从书中找答案一方面反映学生有害怕答错的心理,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怠于思考,想投机取巧。对于第一种情况要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回答,对于答案只要有合理性,就要肯定,不搞唯一的标准答案。无论对错对于敢想敢说的态度予以肯定,鼓励大家大胆发言。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师对问题要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要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的思路开阔,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三、监管、参与,以防讨论跑题

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问题;而且讨论能实现人人参与,让课堂活起来。但课堂讨论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出现诸多问题。我听一位同事说,我根本不敢让他们讨论,一讨论就乱糟糟的,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讨论不能口无遮拦,随心所欲。

其次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有时拿不准问题的重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方面抓住不放;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把问题的某个方面放大化,绝对化,导致讨论走向偏激和极端。所以说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同时,不能成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参与者,参与到讨论中去,在倾听的同时,进行监控。当发现跑题、走极端或者无谓争论时要给与提醒并进行引导,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矫正,增加问题讨论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四、鼓励、激发,敢于大胆质疑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现有的德育课堂上,大量存在不能质疑,不敢质疑,不愿质疑的现象。其原因有:学生对问题不能深入思考,完全信奉现有答案;相信老师的权威性,答案的标准性;以往有过质疑都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针对上述现象及原因,作为教师要注意一方面课堂上要预留给学生对问题和答案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现有答案进行思考或梳理,有不懂或疑问之处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要鼓励学生“问”,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有想不到的,答案也有不准确的,敢于对现有知识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重视,不能置之不理或者以后再说来推脱,可以自己或者让其他同学给出解答或者拿来讨论,同时对于提出质疑的同学予以表扬。

要想让学生在教学中大胆质疑,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不懂不会不理解的时候敢于询问;教师对问题的关键之处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不明白,不透彻之处要勇于提出来。总之,要使问题充满教学过程,从不断追问中获得知识。

问题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来。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生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情绪上放松,心情上愉悦,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积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他们思考答题,欣赏他们的答案,表扬他们的质疑,让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让德育课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祁成军,辛贤龙《探究式讨论教学应注意四性》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