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工作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本文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有效途径作了有意义的探析。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质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更是大学办学的使命。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等学校担当着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努力培养具有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务。

1.1 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而伟大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她的任务是伟大、光荣而艰巨的,实现伟大中国梦速度和进程的快慢取决于高校能否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2 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那些只有较窄的知识面、较差的适应能力和较低的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不仅就业困难,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这种状况是当今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索的全新课题,也是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并使其飞速发展必须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以教育创新推动创新教育,使高等教育卓有成效地服务于新形势新任务,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当前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迫切任务。

1.3 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一切工作都源于目标,并终于目标。我们的高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尚待着力探索,如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导向不明,创新愿望不强,创新标准缺乏,课程设置欠科学,教学内容单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或多或少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这些都需要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工程中明确和达成。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通过口头表述、文字讲解、直观展示等手段实现,而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深刻理解、复习巩固、尝试运用等方式消化吸收知识,最后由学校考核和学生自我评定来检测掌握知识的情况。这种培养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它的长处是: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完全控制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在同一时间内对大多数学生传授同一教学内容,因而教学效率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整系统的知识传授。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束缚,这也是最大的弊病;凸显了知识的继承,这是件好事,但却忽视了对所学知识的批判和创造,容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培养能力的欲望;过分强调整体性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进行施教,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强壮体力,提高素质,它是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的过程,它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这个层面上说,传统的教学过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纲要》的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2.1 突出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学生不单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主动学习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的探索者。

2.2 强调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完善认知,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追求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2.3 体现全面发展

强调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和增强素质并进,不仅强调三者对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而且注重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从以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看,它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国家的实现。

3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历史给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等教育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的一个重要课题。

3.1 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积极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转变的核心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发展个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独立的人格,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分辩、善于发现。同时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宽松氛围,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掌握知识、增强本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2 提高教师素质

塑造创新型的人才依赖于创新型的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培养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尊师重教,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次,要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与众不同的思路、方法和特色,有开拓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再次,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制订和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

3.3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强调知识内容的更新。高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顺应形势,体现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精心锤炼、挑选传授的内容。其次,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注重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教学环节。再次,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在各学科、各教学环节之中给予充分的体现。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从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法中摆脱出来,使之以启发式、研究式或讨论式的新教法来开展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高校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最神圣的教育目标,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智远.对我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2]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26-27.

[3]詹木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未来与发展.2013,2.97-98.

[4]张维和,黄晓红.高校创新人才群体功能及结构优化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16.143-148.

[5]李军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实施机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3:34-37.

[6]李红旗,丁青.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01:29-31.

[7]陈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1,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