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70-0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要教会学生学习

1.1 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1.2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2.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相遇的问题”时为了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先让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地行走。然后教师设问“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的概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2.2 加强学生发散意识。人的情感和创造能力总是在一定场合下产生的,对于数学教学,教师更需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环境,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思维,用语言描绘情景,把学生带入所学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融会贯通。想象和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具有能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大胆思维想象,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同时发散思维又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营造创新氛围,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有效的平台,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自由发挥,在思维中有自己独创,并能加速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同时在积极创新的氛围中随时变通并加以优化,新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散。

3.采用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

有心理学家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据创新精神的内涵可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和创新情感。为此课堂教学要解放思想、形成浓厚的切磋气氛。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这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运用和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问和有奇思妙想,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欲望。应最大限度地采用现代教学法手段,应用直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