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兴趣,寓趣于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兴趣,寓趣于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为中小学生的体育启蒙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由不趣到感趣、由感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通过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及时发现体育苗子,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早期培养,达到快出人才和多出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兴趣培养 五个方面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许多杰出人才的成功之路启示人们,自幼培养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对从事这一事业,直至走上成功之路是十分重要的。

不言而喻,作为中小学生的体育启蒙教师,若能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由不趣到感趣、由感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通过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及时发现体育苗子,从而有目的地从事早期培养,达到快出人才和多出人才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

一、明确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兴趣的思想基础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为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善于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明确学校体育的正确地位和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意义,端正对体育的态度。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项目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体育课的教养和教学任务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身体负担量控制到什么程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与学的思想统一到一个基点上,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二、正确处理教材安排的纵横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正确处理教材安排中的纵横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体质的增强,而且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教材安排的横向关系,主要是指各类教材在不同年级如何合理穿插和交替安排。而教材安排的纵向关系,主要是指各类教材内部的系统性和每节课之间的连贯性及学生身体活动范围与负担的科学性。

教材安排是一项教学艺术,犹如弈棋,一车一兵都牵动全局。在安排教材时,如果片面强调纵向关系的系统性,就容易造成由于某一类教材过于集中而影响学生身体活动的全面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单一感而乏味。相反,如果只片面强调横向关系的全面性,则又难以体现出教材的重点类别,从而影响同类教材的连贯性。实践证明,中小学的体育课,一般采用综合交替安排教材的方法,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讲解是培养兴趣的向导

体育教师如能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简易扼要、风趣多彩、引人入胜和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艺术进行讲解,对于感染学生、激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讲解语言运用得巧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牢、想得到、联得上、兴趣高。相反,语无伦次,重复唆,则使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要领,而且因枯燥乏味分散注意力,甚至对上体育课产生厌烦和反感。

四、正确优美的示范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体育课中教师运用示范,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正确优美的示范犹如演员精湛的艺术表演,给人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感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言语相伴随,互为补充,有助于动员、鼓舞与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显然,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动作的正确优美上,而且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的运用上。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示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法手段的多样化是培养兴趣的关键

体育课中教学方法的确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符合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同一个教材,采取不同的教材方法,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授篮球传球等比较简易的技术时,如果长时间采用单一的练习形式重复练习单个动作,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必须适当地采取灵活多样的三人或多人、单球或多球,以及不同队形、不同速度、不同方向的传球练习,还可以采用定时定量的传球比赛和各种传球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教授新教材,在开始阶段可侧重于采用带趣味性的诱导教学法和重复练习法,以培养兴趣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当初步掌握动作方法后,即可采用综合性的多变的练习方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提及的五个方面外,在体育课中抓好平时的考核,组织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有钻研创新精神和不断提高教学艺术的决心。

参考文献:

[1]胡应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宋益刚.〈标准〉实施现状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4.

[3]李金初.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中国电化教育,1999,(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