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特征 刻画一个人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特征 刻画一个人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的性格都是通过其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出来的。故此,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特征,然后细致描绘。

一、肖像描写 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外在特征,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方法。

这位小姑娘浑身上下可用一个“圆”字来概括。腿和胳膊圆滚滚的。圆嘟嘟的脸上有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圆溜溜的,闪动着调皮、无邪的光芒。

这段精彩的肖像描写,紧扣一个“圆”字,传神地刻画出了小姑娘天真烂漫的形象。

二、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的动作,最好是将动作分解、细化,然后挑选精当的动词将其表现出来。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作者通过细致描绘在延安机场与军民挥手告别时这一连串动作,表现了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去重庆谈判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三、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符合人物身份、爱好、年龄等的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

妈妈经常“忧心忡忡”地看着我说:“飘飘,妈最怕刮大风。”“为什么?”我歪着脑袋,睁大眼睛,不解地问。“如果刮大风,半空中飘着的一位手握小伞的女孩肯定是你呀!”妈妈笑眯眯地说。

这段对话,用风趣而夸张的语言,形象地刻画出“我”“瘦”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妈妈的幽默。

四、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内心独自的方式真切地袒露出来,也可通过描写人物周围的环境来衬托,还可以幻觉、梦境的形式折射出来。

她在慌乱中抬起头来,发现老师那威严的目光正向她射来。“完了!这下完了!”她赶紧避开老师的目光,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瞥了一眼窗外,一只小鸟似乎受了什么惊吓,倏地从树上飞起……

“完了!这下完了”,是以内心独自的方式写出她慌乱而故作镇定的心理;“一只小鸟似乎受了什么惊吓,倏地从树上飞起”,是以环境描写衬托她慌张的心理。

在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中,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都不是孤立的,常常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描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真实。

[例文一]

“鬼点子”歪传 卢杰

“鬼点子”个子不高,黑如焦炭,瘦若干柴,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泛着狡黠的光。如果你想知道有关他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鸣惊人”

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每人自选一篇文章熟读,下一节课复述。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准备,而“鬼点子”却稳如泰山,丝毫不慌。他又搞什么鬼呢?

又是一节语文课,“鬼点子”第一个自愿站起来复述。

“你准备了什么文章?”语文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小诗《生活》,我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看样子,“鬼点子”早已胸有成竹。

“咳!咳!”“鬼点子”干咳了两声,然后大声吼道,“网!”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怎么不背了?”大家面面相觑,满脸诧异。

“背完了。这首诗只有一个字,是世界上最短的诗。”他做了个鬼脸。

“万全之策”

“鬼点子”最讨厌英语课,但最喜欢的也是英语课。之所以讨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英语是七窍已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但他为何又喜欢呢?原来,他发现教英语的黄老师有一个独特之处:讲课时总看天花板,不看学生。这正好给了他打瞌睡的机会。但后来情况有变:黄老师在讲习题时总爱提问,且“鬼点子”频频“受宠”,这让他难以“安寝”。经过一番苦思冥想,“鬼点子”终于有了“万全之策”――英语练习多是选择题,只要站起来随便说一个A或B或C或D就可以了。如果答对,则是万幸;如果答错,别怕,黄老师自会给你讲解一番。有此良策,“鬼点子”自然“高枕无忧”了。

某日,“鬼点子”正酣睡,迷迷糊糊中感觉同桌在捅他,便猛地跳起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故伎重演,大声答道:“选C!”

同学们一听,无不笑得前俯后仰。“鬼点子”觉得不对劲儿,忙问同桌。同桌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次问的是改错题。”“鬼点子”这才恍然大悟。

“荒唐哭声”

“鬼点子”不但“计谋”过人,而且嗜书(小说)如命,读起小说来非常“入戏”。

某日自习,同学们正埋头苦学,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呜咽之声。循声望去,又是“鬼点子”。同桌忙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指着手中的小说,泣不成声地说:“此书的爱情悲剧之凄惨,实在令我心痛,故不能自己,潸然泪下。”

大家闻听,都不由得啼笑皆非。

“鬼点子”的“鬼事”还多着呢,等我喝口水再给你细细道来……

[技法借鉴] 作者选择“鬼点子”在课堂上的三个典型片段,通过描写符合他身份、年龄、性格的个性化言行举止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机灵、顽皮的初中男生形象。

[运用要点] 一、刻画人物,宜从不同角度撷取几个典型的生活、学习片段,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人物时,可在其间描绘其动作、表情等,以丰富人物形象。

[例文二]

山妹的辫子 姚炳森

在山区的集镇上,走来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穿着虽然破旧,但眉清目秀,特别是她那条又粗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格外引人注意。(开篇描写人物肖像,尤其是描写那条大辫子,引出下文。)

小姑娘来到闹市,然后站住,把身后的大辫子拉到胸前,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大张纸,纸上写着三个大字:卖辫子。

人们见了,呼啦啦围了上去,七嘴八舌问长问短,小姑娘便含着眼泪说出原委。

小姑娘名叫山妹,家住龙山寨,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今年,她考上了初中,可没钱交学费,所以来卖辫子换取学费。

大伙儿听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她捐钱,一块、两块、十块,可是山妹都谢绝了:“我不收你们的钱,我有辫子可以换钱的,谢谢大家!”(山妹的这句话,表明了她怎样的品格?)

正在这时,有位穿戴考究的阿姨骑着摩托车路过。(“穿戴考究”“骑着摩托车”表明了那位阿姨与众不同的身份与地位,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伏笔。)看到这种情况,便下车走了过来,她问山妹:“小妹妹,你的辫子要卖多少钱?”“500块。”别人听了这个数目,不由得伸了伸舌头,可那位阿姨却说:“我是演戏的,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大辫子,500元,不贵,不贵,我买了。”

山妹听后,一张小苦瓜脸儿顿时乐成了一朵花儿:“阿姨,你真的要买吗?”“真的。”“谢谢。”山妹立即从书包里拿出一把剪子,递到阿姨的手里,“阿姨,你自己剪吧,想怎么剪就怎么剪,贴着头皮剪都行。”山妹嘴里虽这么说,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串串滚落下来。(“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串串滚落下来”,生动地描写出了山妹其实不想卖掉辫子,但为情势所逼又不得不卖掉的痛苦心理。)

那位阿姨接过剪子,用手在山妹的辫子上比量了一下,叹息道:“小妹妹,你的辫子好是好,只可惜离我的要求还差两寸。”山妹一听急了:“阿姨,你不买了吗?”“不,买还是要买的,不过,我想等你的辫子长长两寸以后再来买。”“啊?可是阿姨,马上要开学了,我要用这钱交学费呢!”“不要紧,我先把500元钱预付给你,到时候我再来剪辫子,行吗?”“行行行,可我上哪儿找你呀?”“不用你找我,到时我找你,你把你的地址给我就行了。”“好好好,我马上写给你。”山妹掏出纸笔,写好地址,双手递到那位阿姨的手上。那位阿姨给了山妹500元钱,挥挥手,骑上摩托车走了。(“挥挥手”这一细节,表明了那位阿姨有礼貌、有修养。)

山妹收好钱,快活得像小鸟一样扑棱扑棱飞回龙山寨。

山妹刚进门,父亲就把她叫到身边,说:“山妹,你又可以上学了。”山妹感到奇怪,难道父亲知道自己卖掉了心爱的辫子?

父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继续说:“山妹,民政部门送来了救济款。”“啊,原来是这样。”山妹抚摸着自己心爱的辫子,真有点舍不得,可是,自己已经把辫子卖给那位阿姨了,总不能失信呀!她躲着偷偷地哭了一场,决心等阿姨来剪辫子。可是,等啊等,辫子都长长了三寸了,那位阿姨还是没有来。(那位阿姨为何一直没来剪辫子?结尾既留下想象的空间。又含蓄地表现出了那位阿姨热心助人的高尚品德。)

[技法借鉴] 本文以“辫子”为线索,通过记叙山妹在集镇上卖辫子的经过,刻画出了那位不知名的阿姨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山妹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既衬托出了那位不知名的阿姨的高大形象,又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运用要点] 一、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二、设置一个或几个配角,通过描写配角的言行举止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