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的是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加强课文朗读训练为突破口,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提高技师学院学生的口语技能,也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乐读 多读 会读 品读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国家早就提出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要求,并把其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就成为各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 笔者以为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加强朗读训练,以加强朗读训练为突破口,把培养审美能力、建构审美心理作为培养学生口语技能教学的一个关键点。

一、乐读

叶圣陶老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怎样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呢?首先,教师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对学生的评估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对读得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高兴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朗读的自信心;对读得稍差的同学,也不是每篇课文、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都读不好,只要某个句子或段落读得好或有进步,我们都应该立刻加以肯定和表扬,抓住其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在老师的并不过分的鼓励下,学生的闪光点就成了他们闪光的一面了。

二、多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次数多了,自然会了解他的意思。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要善于点拨,精于诱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每读必有所得,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外,课外也要教育学生多读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例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技巧加以复习和巩固。朗读课文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读书的习惯养成了,读书的量足了,学生读书的语感也就培养出来了。

三、会读

朗读课文,我们都应该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这是对朗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学生正确地读,就必须先抓好读准字音这一关。如有些字音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混淆,教师就要反复示范,及时纠正字音,只有让学生字字入目,用心去读,才能读得正确。其次是流利地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让他们反复朗读,尤其要重视一些差生个别读,对他们要重点辅导,逐步读得流利。对那些难读或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要细,不能操之过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出文章感情和教给学生朗读技巧上。

四、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真正做到“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教学要求是品语言、赏情感、悟哲理,从特定的“景语”中品读出不一样的“情语”。本文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作品,眷恋、落寞、悲凉之情蕴藏在细腻、含蓄的语言中,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时间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作些作者情况和背景介绍,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时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怀。要注意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对于这样一篇典型的美文,组织教学时,把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他们能逐步感受到文章的审美价值。笔者还设计重点让学生品读“槐树的落蕊”和“秋风秋雨”两段。这两段文字像轻轻漂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的叙述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这里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作者构画景物的同时就是一个抒情的过程,学生也就正确理解了课文的意境和意象。

以上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小体会,笔者认为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必须把朗读训练摆在重要位置,使学生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其他文章阅读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