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春辰:中国式“变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春辰:中国式“变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如期而至。就在大家对中国馆的策展人众说纷纭的时候,王春辰带着他的“变位”夺魁而出,在仲夏六月远赴威尼斯,去享受这场艺术盛宴,烹饪一道中式珍馐。

我试图寻找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所采访的王春辰,我希望这个词能带来一种概括性的画面感。然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无数面。这一切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王春辰,构成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新策展人。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去定义王春辰,我觉得应该是“悠然”。他的谦和、健谈、博学等等,共同铸造了一份“悠然”。面对着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身份,他没有无措,亦与骄傲无关。他带着悠然的眼光看周遭一切,思索这之中的变化。这种悠然来自于内心的笃定,自他提交方案开始,便荡涤在他心中的这样一份笃定。这份笃定将在2013年6月,给整个威尼斯双年展,乃至整个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带来一种全新的中国式变化。

外界谈到王春辰,容易想起他的许多著作,容易想起他做过的许多重要翻译。似乎他像一个学者,更胜过一个策展人。而这二者于王春辰而言,本身就是统一的过程。他在学术研究中为自己的策展拓宽思路,又在不同的展览之中研究新的问题。双向的发展,使他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策展领域都不断前行。这何尝不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变位”。

当我们说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设定,总是会首先询问为什么选择“变位”这一主题。王春辰自己也笑言,这个问题,他也已回答过无数遍。但他还是耐心而仔细地向我们解释了他对于“变位”的构思。

“变位”针对的是当代艺术的一种模糊性。当代艺术已然渐渐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关系,很多我们平日的点滴,在生活的范畴之内被称作“日常”,而转换一个思路,转换一个领域,同样是生活琐碎,在当代艺术家而言,它就有可能是“艺术”。这是艺术的变位,亦是生活的变位。于当代艺术而言,实际上我们已不能明确区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从高高的神坛走下,向大众的世界不断拓深,从一种仰望的视觉变成一种拥抱的姿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艺术的概念无形地扩大了,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物品,相互的交流,参与也可以称为艺术。‘变位’表达的就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交叉、交错,边界的模糊都是存在的,有的是重叠的,有的是矛盾的,有的是永远不相干,但是我们仍要去讨论。”

“变位”这个词在王春辰的整个构想中,本身也在不断变位。在艺术领域,它是艺术与大众之间一种逐渐的模糊性,而放眼长远,它又不仅仅只是艺术的“变位”。它是整个中国的变位。“变位”这个词最先来自于“transfiguration”,在基督教的释义中是“基督显容”的意思。基督在受难之后重回人间,称之为“变位”。而中国的大国崛起,无论是从国力经济而言,或是从文化艺术而言,也同样都是一种复苏的态势。王春辰的“变位”,在词义本身也是一种概括的含义,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变化、改变。它亦显示出了一种强有力的涵盖性,显示出了一种浩瀚的包容性。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王春辰选择了7位艺术家,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王庆松、张小涛。这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争议。在谈及这7位艺术家的时候,王春辰那种悠然的态度再一次体现无疑。无论外界有多少质疑,他对自己选择的艺术家始终是充满信心的。在王春辰看来,他选择的不是艺术家,因为没有人可以判定谁是艺术家。他选择的是一种能代表中国的当代艺术,它们见证了中国艺术的变化,也同样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变化。

王春辰在整个威尼斯中国馆的空间利用上费了许多心思。这一次中国馆中的油罐从有到无,整个空间的塑造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王春辰在整个展馆的布置上,采用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布局,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动和静的关系衔接起来。由静向动,又再由动向静。整个中国馆仿佛都处于一种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使整个展览丰富,同时又契合了“变位”的主题。

今年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为此次双年展定下的总的主题为“百科殿堂”。这个来自于意裔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利迪(MarionAuriti)设计理念的展览灵感,向所有的观众筑造了一座包含人类全部知识,汇集人类伟大发明的博物馆式宫殿。艺术家们在构造一个不断变化的感官世界,以此反映当代艺术的现状和内涵。

威尼斯双年展作为国际盛会,必然是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当代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威尼斯双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跳板,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了解世界的平台。随着艺术概念的不断扩大,威尼斯双年展也在不断地变得更加“开放”。不同的艺术在这里碰撞,也在这里融合,形成一种世界级的、国际性的力量。这也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变位”。正是这种“变位”,使得威尼斯双年展能不断成长,在走过了百年辉煌之后,仍然在整个艺术界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变位”是一种改变,同时也是一种“扬弃”的成长。艺术家的变位,艺术的变位,整个世界的变位都是对现状的一种不断调试以及对未来的一种不断迎合。墨守,只会在成规之中渐渐死去。变位,才能腾飞。

在采访王春辰的过程中,联系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百科殿堂”,我忽然就想到十六世纪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那座包含了世间7种自由艺术的学院,寄托着人文主义艺术家追求智慧和最高真理的夙愿。恰如今日的威尼斯双年展,它恢弘而包容,仍旧不断地致力于对于当代艺术的讨论。而王春辰,他仿佛就是这百年宫殿之中的一位学者,而你不知道他在哪里。他或许是站在中央与人辩论的智者,又或许是悄立于一旁潜心谛听的学生,又或者是坐在石阶上奋笔书写的科学家,依在壁龛墙上沉思的哲学家,种种,种种。他在这之中不断变位,用不同的姿态去关注艺术,了解世界。2013年,王春辰带着他的“变位”,带着中国式的当代艺术走向世界,走向一段更远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