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岗位创业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岗位创业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面临诸如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等瓶颈问题。培养岗位创业者,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能有效地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达到大力推进高等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岗位创业者;创新创业意识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的时展和现实给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1世纪社会经济越来越需要更多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面临诸如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等瓶颈问题。培养岗位创业者,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能有效地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达到大力推进高等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创新创业教育:时展的必然要求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自发探索到教育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

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范围。2010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联动,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2010年5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至此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展开。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新视野,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素质,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将会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为促进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是时展的新要求。

二、何去何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瓶颈

首先,从观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扶持学生开公司,当老板;也有人觉得大学生创业是个别现象,是学生毕业后的事情,因此在校内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意义都不大。这些认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怎么树立学生开公司创业的典型,怎么快速培育开公司的学生老板这样的功利性层面,而看不到其背后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

其次,在实际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过多局限于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往往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再次,由于受到“第二课堂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不可否认,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动手能力的锻炼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此据此,就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于第二课堂完成的事情,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

这样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想将每一位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企业家,这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创业冲动,把创业过程理想化、简单化。体现在创业项目上就是失败率高、低科技含量、易复制的项目多,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展现学生专业特长的项目少,转化成功率低;表现在创业效果上就是创业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的动力不足。

三、“岗位创业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

岗位创业是指在岗位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所掌握的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开创一份新事业。以培养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本质是将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全体在校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一探索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加强创业教育作为今后10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符合教育部一贯倡导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也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局面。

岗位创业者,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育起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开创一份事业的意识与能力。这一份事业,可以是开创一个企业,也可以只是以一个老板的心态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当老板只是少数大学生才可能选择的人生梦想的话,那么,从事一份职业是所有大学生目前或今后必须面临的现实选择。以不同的心态与投入从事工作,每个人能达到的职业目标与境界也会截然不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以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既能使一部分有条件进行创业的同学创成业,也能使大部分暂时还没有条件的同学的心中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最重要手段。然而,岗位创业者的培养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先尝试以就业者的身份融入到企业中,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特长和创新意识,在几年的时间内逐渐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进而在企业内部亲自率领团队进行创新和创业。这样的内创业者,往往是企业内部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最佳体现者和实践者,将来还可能是企业重要部门的领导者甚至是最佳CEO(首席执行官)人选,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内创业者的培养,要求高校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重点从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转移到针对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上来,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处世观,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培养复合型的实用创新与创业人才。要使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接受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陈耀,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9(1).

[3]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4]易玉梅,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5]关晓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FDY032);南京工程学院管理创新课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管理研究——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分析(项目编号:glcx201311)。

作者简介:金自如(1976—),女,湖北红安人,硕士,讲师,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