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严重。对该病的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疫病;鉴别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30-03

1 流行特点

猪和带毒猪是该病传染源,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健康猪。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18~72 h大部分猪感染发病,根据此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仔猪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2~24 h,突然发生呕吐,接着频繁剧烈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灰色,腥臭,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消瘦,猪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也越高。

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5 d内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

后备猪、架子猪和成年猪症状不一,表现为停食,个别病猪出现呕吐,急性腹泻,排出灰色或灰褐色水样便,伴有未消化的饲料,5~7 d自愈,很少死亡。

3 主要病变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淋巴结肿胀。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洗净肠内容物,置于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是该病重要病理变化特征。

4 临床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痢疾、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梭菌性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等疫病十分相似,都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应注意鉴别。

4.1 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为血痢、黑痢、黏液出血性下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保育猪和肥育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黏液性出血性下痢,大肠黏膜呈卡他性出血性、甚至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该病发病率75%,病死率5%,猪痢疾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各种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保育猪和肥育猪发生最多,传播缓慢,流行期长。该病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以不侵害小肠和小肠淋巴结为特征,病程长的病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黏膜表层形成麸皮样或豆腐渣样假膜,小肠及其他脏器没有明显病变。

4.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1周龄内新生仔猪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3日龄发病和病死率最高,7日龄以上则少发病。以剧烈黄色水痢和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仔猪病死率高,腹泻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该病除了发生于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外,炎夏也易发病,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较低,新猪场比老猪场严重,黄色或灰黄色水痢比较突出的病变是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严重。

4.3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俗称仔猪奶泄,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10~30日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乳白色或灰白色下痢为特征。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仔猪白痢10~20日龄仔猪多发,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和炎热夏季气候骤变时多发;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主要症状为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痢。

4.4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茵)所引起的7日龄内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以出血性下痢,肠道黏膜出血坏死为特征。仔猪病死率高。仔猪红痢主要感染1~3日龄的新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发病率最高达100%。该病特征病变在空肠,十二指肠一般不受侵害,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红色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弥散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为鲜红色。病程稍长者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肠管出血不明显,肠壁增厚,肠腔内容物含有坏死组织碎片。肠黏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样伪膜,易剥离。

4.5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排水样便和脱水为特征。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病变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其相似,主要的表现为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达100%,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变动很大,约为15%~90%,主要发生于冬季,以12月和1月发生最多。呕吐、腹泻和脱水,排水样便,灰黄色或灰色,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 d,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断奶仔猪、母猪常呈现精神委顿、厌食和持续腹泻(约1周),逐渐恢复正常。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多只表现呕吐和食欲不振。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病死率稍低,传播速度稍慢,眼观病变仅限于小肠,肠管胀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6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副伤寒沙门菌引起2~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出现肠炎和持续性下痢为特征。病理变化主要是急性败血症和慢性坏死性肠炎,偶尔表现为卡他性和干酪性肺炎。临床表现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食欲废绝,下痢。该病流行季节不明显;具有败血性症状,体温一般升高(41~42 ℃)。

5 诊断的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猪的冬季多发病,病原是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其主要侵害小肠黏膜,引起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易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仔猪白痢、黄痢、红痢以及猪副伤寒、猪痢疾相混淆。

(1)临床诊断该病好发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断奶猪、肥育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轻微,多数能自然恢复。潜伏期仔猪为12~25 h,大猪2~4 d。

(2)哺乳仔猪。在哺乳后突然出现呕吐,随后发生水样腹泻,部分猪排乳白色、黄绿色含未消化凝乳块样的痢疾,后期脱水时粪稍黏稠,猪体重很快减轻,体温下降,经2~10 d死亡。部分耐过者生长缓慢,5~7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3)肥育猪。发病率高,可达100%,而病死率很低。同样发生水样腹泻,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无精神,排灰色、茶褐色痢样便。内含少量未消化的食物,少数病猪在腹泻前还发生呕吐症状,一般经7 d左右逐步痊愈。

(4)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部分仅呈轻度水样便或一过性软便。

(5)种母猪。一些正在哺乳的母猪出现高热、衰竭。5.1 病毒分离鉴定

一般取患病猪的肠内容物或者小肠段进行检验,这是最易分离与检测到TGEV的组织部分。病毒在细胞上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有细胞呈现圆形或长形,膨胀如气球状。对于初次进行分离的野毒株,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CPE,此时需要通过连续传代后才能出现明显的CPE。为了增加病毒的分离效率,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胰酶或胰蛋白酶以及运用较老的细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5.2 病毒电镜检测

对TGEV进行电镜检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电镜检测表明,在患病猪的肠内容物和粪便中能够检测到TGEV,而且病毒主要分布在胞浆的空泡里和微绒毛间隙中,病毒在微绒毛间的通常呈串球状排列。有研究表明,通过免疫电镜(IEM)能够更敏感的检测出临床样品中或者细胞培养物中的TGEV,比常规EM检测方法更好,并且IEM还能够进行血清学鉴定。

5.3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检测是实验室对TGE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包括抗原和抗体检测两个方面。其中对病毒抗原的检测包括有免疫组化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主要是从仔猪粪便或者肠内容物中检测。若仔猪出现有腹泻,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法(IF)或者免疫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方法检测,呈阳性,则基本可以肯定其为TGEV。此外,多克隆抗体双夹心ELISA法也广泛应用于病毒抗原的检测。但由于目前应用在抗原检测中的抗体主要是多克隆抗体,因此,在检测中常出现稳定性较差且非特异性强,往往给诊断带来误差。

6 预防措施

除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外,免疫接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该病。一方面对发病猪一般可采取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可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消毒制度不完善和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是此类疫病发病的共同诱因。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是防制腹泻类疫病的关键。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免疫工作,做好兽医卫生工作,定期严格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排泄物,可减少有害物的滋生。要及时处理淘汰的病猪。

(1)坚持自繁自养,严把引种关。避免从带毒猪场引种,同时要做好引种监测工作,引回的猪要隔离观察、消毒等。

(2)做好消毒防范工作,严防病原侵入猪场。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保证执行到位,尤其拉猪车辆及人员的进出场、大风过后的消毒不可忽视。

(3)加强饲养管理,给猪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如保持圈内空气新鲜,防寒保暖,饲养密度合理,饲料优质、饮水清洁等。

(4)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对健康猪可以采用猪喘气病灭活苗定期进行免疫,已有疫源的猪场可采取弱毒苗和灭活苗交叉接种的方法免疫,效果较理想。

(5)对感染猪场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

(6)做好药物保健性净化。可采用抗毒排疫肽200 g、葡萄糖500 g混合后拌料100 kg的比例,让猪自由采食4 d,以后每间隔1~2周让猪自由采食2 d,配合环境消毒可达到净化目的。

7 治疗

(1)5%葡萄糖盐水250 mL,安苄青霉素0.5 g/支×1支,地塞米松5 mg/支×1支,维生素C 500 mg/支×1支,维生素B 650 mg/支×1支,辅酶A100单位×1支,樟脑磺酸钠0.1g/支×1支,静脉滴注,并同时肌注氯霉素0.25 g/支×2支,每日2次。

(2)葡萄糖粉20 g,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g ,40 ℃温开水、温羊奶各500 mL,速尿20 mg/片×4片,自饮或灌服,每日4次,每次25 mL/kg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