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多元解读的引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多元解读的引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广大语文教师已基本达成共识:“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但有的教师却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来断章取义、曲解全篇;有的教师甚至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一律无条件地附和、肯定,充斥课堂的评价语言也单调得只剩下“好、很好、非常好”。因此,教师对多元解读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多元解读”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是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是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界限,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一、回归文本求多元是根本

多元解读要尊重文本应有的价值取向,必须合乎情理,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应有的标准,而不是多元标准。如果学生无拘无束地对文本作任意的解读,就会曲解文本意图。因此多元解读应抓住文本的内容、语言、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我常向学生强调解读文本应掌握的原则,“发思于原文,受限于原文”。前两天在教学《安恩和奶牛》时,我问学生“当有个贩子出了个很诱人的价钱想买奶牛,安恩为什么不把奶牛卖了呢?”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安恩笨,没有生意脑子。”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显然大家都不赞同他的理解。他的解读脱离了小说的创作意图。其实是安恩太怜爱她的奶牛了,小说就是要表现安恩的心地善良。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结果不能与文本价值取向相一致、不能与大家产生共识时,这种多元解读就是无效解读。教师应对学生多加引导,以获得有效的多元解读,但决不能打击学生解读文本的热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主题多元时要巧引导

对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提升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例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执著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这些解读都可以,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补充文本“空白”增多元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深刻理解的程度。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也变得空灵,鲜活。

我在教学《最后一课》的高潮部分时,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我说,‘我——我——’但是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我尽力回归到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心情,用心去读这一句话,力图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随我一起走近韩麦尔先生,似乎也触摸到一点“最后一课”的灵魂。接着我趁机发问: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那是怎样的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学生这下可忙开了,或争论、或沉思、或口中念念有词……有的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你们要永远记住法语,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我们民族的根,记住她就有了根,谁也不能使我们屈服。有的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不要悲伤,不要绝望,留着一份信仰,那就是对法兰西的爱。有的说:我——我——我的孩子们,这是最后一课,却是你们人生的起始课,你们将从这里走向成熟……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这里有主旨的多义性以及解读的生成性,与小弗郎士一样,他们也在经历人生的一课:面对失去,我们该怎样;一个人的心灵是如何成熟的;什么是生命中的根;人要有忏悔意识等。

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当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但这种尊重决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的引导真正落到实处,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与发现,决不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教师要让“多元解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四川省开江县任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