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红松种子园营建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红松种子园营建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留给我们的广阔资源,是人类的一个课题。文章就红松种子林的营建技术进行一次条理性的归纳,形成体系,并以红松种子林营造的经济意义进行结合以于参考,本文根据前车之鉴,总结新的看法。

关键词:红松培育;经济;保障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61-1

0 绪论

营建红松种子园的重要性如下:

红松是象化石一样珍贵而古老的树种,天然红松林是经过几亿年的更替演化形成的,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红松在地球上只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国外只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的部分区域。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最适合红松生长,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红松资源分布在这里,伊春被誉为“红松故乡。

红松树干粗壮,树高入云,伟岸挺拔,是天然的栋梁之材,红松生长缓慢,树龄很长,四百年的红松正为壮年,一般红松可活六、七百年,红松是长寿的象征;红松不畏严寒,四季常青。

1 红松种子园营建技术

红松种子林是指利用结实丰产型优树的接穗进行繁育并能大量生产商品种子的林分。种子林营建后7、8年开始结实,比实生的红松林分提前20年进入结实期,有效地提高了红松种子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农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业收入、促进农民致富的项目之一。

1.1 嫁接准备

1.1.1 优树选择 优树选择:选优时间在种子丰年期7月至球果采收前进行。在林分内先预选结实量较大的候选树,再以候选树为圆心,在半径10m范围内选出结实量仅次于候选树的3株大树,实测优树和3株大树的结实量(球果个数)、胸径和树高,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即可选定为优树。选优标准见表1。

2

1.1.2 嫁接 按“红松嫁接技术规程DB21/T1570-2007”操作。

1.2 种子园营建

1.2.1 立地选择 应选择交通方便,坡度≤15°,土层厚度≥50cm,无积水的宜林地。

1.2.2 整地 整地时间为建种子林前一年的秋季。

1.2.3 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穴面直径60cm,穴深30cm。

1.2.4 整地方法 应达到GB/T15776-1995的整地方法

1.2.5 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根据立地环境可为1111 株/hm2(株行距3m×3m)、833株/hm2(株行距4m×4m)、625株/hm2(株行距5m×5m)。

1.2.6 栽植 栽植应在春季顶浆进行,随起随造。栽植方法,栽植时应将苗栽于穴中央,栽正、扶直,深浅适中,根系舒展。覆土应分层,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心土、干土,踩实后要使培土超过原根际1cm-2cm,然后覆一层虚土。

1.2.7 幼林改建成种子林 改建年龄,造林后2年-5年,树高达到50cm-150cm的幼林。春季幼树顶芽生长3cm-5cm时,用结实型优树接穗芽接。

1.2.8 抚育管理 对于嫁接成活的幼树,于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解除绑带,同时剪掉部分生长旺盛的砧木侧枝,嫁接未成活的在最高的侧枝上补接。修剪工作持续3年-5年。栽植后5年内每年抚育2次,第一次穴状抚育,割穴直径1m,第二次全面抚育,割除杂草和灌木。

1.3 保留密度

红松无性系种子林不同年龄阶段保留密度见表2。

1.3.1 抚育对象 在总体密度控制下,伐除病腐木和结实量低的林木。

1.3.2 修枝 种子林郁闭后,在冬季或早春用锯及时修掉枯死枝和半枯死枝。

1.3.3 截顶 当林木高生长达到7m-8m时,在树冠上数第3、4层轮生之间截顶,增加产量。

1.3.4 病虫害防治 开展病虫害预报预测,及时防治。消除病虫源,保护和利用天敌,选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农药防治。

1.4 种子采集及调制

球果由绿变为黄褐色、大部分球果鳞开裂时可采集,辽宁地区一般在9月20日以后。球果采收后,放在水泥地面上晾晒。当鳞片与种子开始分离,此时可进行人工敲打或机械脱粒,脱粒后的种子立即进行水选,除去杂质后晾晒到安全含水率(≤8%),放入专用种子库贮存。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的形成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需求逐渐增大。根据保罗?萨缪尔森(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当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相等时,为市场均衡状态(market equilibrium),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就存在潜在的GDP。这种潜在的GDP是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而形成的,并预示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红松种子产业将以低成本,低风险,高产出的特点,在未来的林业经济运行中将发挥出持久的经济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行轩.红松种子产业经济潜能及发展中的关键因素.2006-9-18.

[2] 李绪尧.红松果林培育配套技术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