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课不妨偶尔“跑跑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课不妨偶尔“跑跑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节课45分钟,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对于师生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把有效的时间都用在刀刃上。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会脱离教学内容,天南海北如同天马行空一般神侃,学生却听得津津有味,轻松入迷,这样的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案设计,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到厌烦。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我们都特别喜欢上政治老师高庆堂的课。高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生动活泼。在课堂上,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货币价值讲到1998年的洪水,不时“跑一下题”,课堂上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同学们立刻来了精气神。上课跑题”,没有让我们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相反,他让我们更加热爱政治,更加喜欢这位爱“跑题”的老师。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始终离不开老师当年上课的影子,回过头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中关于圆周率的历史时,从中国发现圆周率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讲到中国的古代文明,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满清的闭关锁国,从欧洲的工业革命到八国联军进中国,种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都走进了我的课堂。学生们瞪着眼睛、如痴如迷的神态,说明“跑题”也精彩。

在教学《圆环的面积练习课》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的公式。出示的习题中,其中一道题是大圆半径为1.8米,小圆半径为1.2米。学生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一种方法先求出大圆的面积,再求出小圆的面积,二者相减求差即可;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出大圆小圆的平方之差,再用圆周率乘以平方之差。两种算法比较一下,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是综合起来分析,在运用这两种算法的过程中,计算量都比较大。仔细观察两个数据的特点,我灵机一动,引入初二将要学习的平方差公式,在计算平方差时,可以用两个数据之和乘以它们的差。放手再让学生做时,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计算结果和原来一样。从六年级直接过渡到初二,讲授内容跑偏了,但学生们却如获至宝,喜悦之情流露在脸上。

从表面看,“跑题”现象似乎偏离了教学内容,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高老师讲1998年洪水时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离不开政府职能,也是时事政治的范畴;讲中国古代文明和欧洲工业革命,离不开学生情商教育的培养;讲平方差公式,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延伸。

刘欢在对外经贸大学主讲西方音乐史,教书20余年。一上他的课,除了本班的学生,其他班慕名而来的学生都会站满教室。刘欢的课受学生欢迎的最大缘故,就是他讲课常“跑题”。一节课本该讲贝多芬的音乐之路,刘欢却从贝多芬开始讲到了路易十六、革命者被杀死在浴缸里,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时,有学生突然反应过来:“刘老师,跑题了吧?”没想到,刘老师说了一句:“这就是贝多芬生活的动荡年代的背景,他的音乐就是法国启蒙史。”学生们明白过来,会心一笑。

泽布罗夫斯基博士是一位大学教授,以善“跑题”著称。在美国的巴顿鲁治南大学,学生们的评价是:这位先生可以把任何问题与物理学联系起来。泽布罗夫斯基绝对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叙述下,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变得像小说一样生动,像音乐一样亲切。因此,讲课“跑题”非但没有遭到批评,反而使他备受欢迎。

其实,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跑题”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并无精确的预见性,我们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注重教学机智,才会让我们课堂中的“跑题”跑得巧妙、跑得实在、跑得锦上添花!

(摘自《天津教育报》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