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ACT在哮喘专病门诊患者长期管理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CT在哮喘专病门诊患者长期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专病门诊患者长期管理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哮喘专病门诊接诊的哮喘患者4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9例,对照组210例,均进行规范治疗及肺功能检测,观察组给予ACT,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哮喘;哮喘控制测试;影响;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1-0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轻重不一,至今对哮喘控制的界定尚缺乏一项有效、简便的检测方法,单用一项临床指标评价哮喘控制程度缺乏全面性,可能会过高或过低评估哮喘控制的效果。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评价哮喘控制的方法,与肺功能检测结合,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近年已证实适合患者自我管理及哮喘控制的长期监测,我们在哮喘专病门诊采用ACT评分及定期肺功能检查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6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哮喘专病门诊接诊的哮喘患者419例,其中男200例,女219例,年龄18~60岁,平均(41.2±11.6)岁,病程8个月~35年。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9例,对照组2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年龄均大于18岁,能理解并完成ACT评分,非急性发作期。排除:不能理解测试问卷内容;1个月内患呼吸道感染;合并哮喘以外的肺部疾病或心、肝、肾等慢性疾病;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规范使用哮喘控制的药物[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l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哮喘专病门诊护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每月进行ACT并给予指导,从过去4周内哮喘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发作的频率、夜间哮喘、急救药的使用频率及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等5个方面,分5个等级进行测试,将5个问题得分相加,计算出ACT总得分。ACT得分判读:得分25分:哮喘完全控制;得分20~24分:哮喘部分控制;得分

1.4 观察指标

(1)采用德国耶格牌肺功能仪测定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肺功能(FVC、FEV1)及用药依从性。包括按医嘱每天服药次数、按医嘱每次服药量、按医嘱服药时间及自诊断后按医嘱一直坚持给药四方面:分为5种程度:完全做到、大多数做到、有时候做到、很少做到和根本未做到。完全做到和大多数做到为依从性良好,有时候做到、很少做到、根本未做到和平时没有用药(发作时才就诊)为依从性较差。(2)对观察组患者ACT使用后的哮喘控制率,以及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CT评分及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有173例(82.8%),依从性差有36例(17.2%);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有93例(44.3%),依从性差有117例(55.7%)。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且治疗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哮喘诊断不

及时,治疗不当、患者依从性差和缺乏有效的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的方法。目前对于哮喘的评价有很多方法,如测定肺功能、观察PEF的变异、填写国内或国外编制的生存质量量表,但这些方法有的需要特定的仪器和不菲的费用,如36S生存质量量表,其中的问题与国人的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差异,填写起来既费时又困难。还有一些未经临床验证,如30s哮喘控制测定等。

2004年Nathan等总结了一种用于哮喘控制评估的方法,即哮喘控制测试(ACT),它包含有5个项目:哮喘症状、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价,以上几方面反映了目前哮喘管理指南的重点[3-5]。ACT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针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通过指导患者使用ACT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效果显著[6-7]。

国内外多项研究[8-9]也证实ACT可较好地反映哮喘控制程度,有助于检出哮喘控制不良的患者和进行哮喘的监测管理,且ACT得分与医师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10-12]ACT结果与专家评估、肺功能测试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均可高达到80%。并且对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良好的鉴别作用。ACT在测试哮喘控制水平的同时可以告诉患者什么是真正的哮喘控制,并可协助哮喘患者自我监测哮喘控制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达到哮喘控制,同时也有助于医患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患者对于哮喘管理的信心[13-15]。

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ACT,并结合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ACT指导哮喘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哮喘控制率,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结合肺功能检测对哮喘患者进行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明.哮喘62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9):135-136.

[2] 乔中会,李俊萍.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基层医院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1):58-59.

[3] 梁彩霞,韦习勋,梁永锋,等.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41-242.

[4] 梁振宇,赵海金,吕燕华,等.哮喘控制测试前三项在判断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7):55-56.

[5] 范晔,段玉香,杨海峰,等.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在哮喘管理中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8):70-71.

[6] 乌日娜,杨敬平,徐喜媛.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65-66.

[7]邹俊,杨阳,刘跃建.哮喘控制测试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74-75.

[8] 康瑾.24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及哮喘控制测试[J].甘肃科技,2011,27(17):61-62.

[9] 余雷,资文杰.哮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73-275.

[10]宋蓓,陈艳,李萍,等.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新疆医学,2012,42(11):49-51.

[11] 黄月初,唐美崇,韦晚玉.哮喘控制测试表对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9-50.

[12] 赵海金,吕燕华,刘来昱,等.哮喘控制测试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9):44-45.

[13] 庄少侠,金珠凤,王燕萍.哮喘控制测试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5):53-54.

[14] ,魏咏梅.哮喘控制测试在社区基层医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5(4):61-62.

[15] 郭建华,满立新,张莹莹,等.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84-385.

(收稿日期: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