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一些看法。

一、创境激疑,诱发创新欲望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现代教育学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善于激疑才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利用教学知识和自身结构,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告诉学生:“你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年份,老师都能立即判断这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进行验证,结果准确无误。学生个个瞪大眼睛,非常惊讶,而后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有什么诀窍?进而转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小华妈妈买了9个苹果,她想将9个苹果给她的4个孩子,可是分来分去就是分不平,这是怎么回事?她想请我们的同学帮忙分一分,大家愿意吗?这样创设情境,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不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兴趣,长此以往,还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想

俗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而“好奇”正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因“奇”而生“疑”。如:教学“倒数的概念”时,学生在预习中就产生了不少想法:“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两个数的和、差、商同样是1,不是互为倒数呢?”要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引导学生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充分挖掘他们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学生不仅弄清楚了这些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引领释疑,诱导创新意识

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给学生以偿试创新的空间。当学生做出努力,并看到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自信,就会促使他们继续对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追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趋于活跃,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都愣住了,而后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没有学过计算苹果的体积,有的说如果将苹果能像捏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就好办了……教师就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适时进行启发,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浸没其中,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其他不规则的物体也可以用这样方式计算体积。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释疑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思维能力更趋活跃,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了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动手操作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运用割一割、补一补、比一比,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如:教学 “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使学生拥有一次感知;然后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来操作,以“割-补-比”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师紧紧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比较。

1 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其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 写出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割-补-比”,尝试操作认知,再一次验证推导过程。

通过这样的操作,开拓想象力,使学生在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五、鼓励学生发现,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独立思考后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因此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设计如下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探讨:(1)每组分发大小不同的圆纸片、硬币等,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将圆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可知它的周长;将细线绕圆纸片一周,再将线拉直也可量它的周长。(2)教师拿出一端系有小球的线,在空中旋转,使小球转过的轨道形成一个圆。教师问,用上面的方法能量这个圆的周长吗?使学生又一次进入思考……此时引导学生:圆周长是否与圆内其余线段的长度有关呢?学生兴趣备增,经测量,惊奇地发现,圆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后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3)最后再进行验证得出: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尽量鼓励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并持之以恒,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