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修辞交际中的认知语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修辞交际中的认知语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修辞学的研究扩大到了认知领域,不再囿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服”功能,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语境的正确认知直接影响着修辞交际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认知语境的内涵,并从修辞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话语建构着手,阐释认知语境对修辞交际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境 修辞交际 话语建构

Abstract: Studies on rhetoric, no longer confined in the traditional "persuasion" function, have expanded to cognitive domains and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and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of humanit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directly influnce on the sound effects of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cognitive context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ognitive context in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from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ognitive context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一、引言

哲学的研究从本体论转向认知论,极大地影响了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发展。从广义上讲,认知包括感知觉、知识表征、概念形成、范畴化和思维在内的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心智活动将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语言是组织知识的一种方法,这些知识反映了个人和文化的需要兴趣和经验。随着人们对知识产生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关注,修辞的认知性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

二、认知与修辞

美国学者Robert Scott认为修辞的目的是“为了让‘被认可事实’在实践中更加有力”。为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展开论辩。在辩论的过程中,人们对“已被认可的事实”的认识更加清晰, 新的知识也不断产生。因此, 修辞不仅具有“说服”功能, 还具有更有意义的功能――认知功能: 从论辩中认知事物。修辞具有认知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除了进行“劝说”,修辞还能产生知识。

认知修辞学将成为当代修辞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为我们研究修辞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使我们对修辞学的研究不再囿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服”功能, 而是扩大到了认知领域, 也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Scott 对认知性修辞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预设。预设一: 修辞是一种工具, 当重要的价值观发生明显的冲突而无法确定孰对孰错时,人们便使用修辞。Scott 认为, 修辞最初担当的是“劝说”的角色,是知识的一部分, 是演说者和听众的“互动”。预设二: 修辞知识是由社会性互动构建起来的。知识存在于人类的“事务王国”里, 是在某一特定时间里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因此,修辞不仅可增强“已被认可事实”的说服力, 还可以创造新的“知识”。对于认知修辞学来说, 知识不是用于“重获”的静态成品。真理是动态的, 辩证的, 是在对立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认知语境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语言学家对语境的作用都十分重视,认为语境是理解话语的钥匙。Sperber,Wilson 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

ent) 是交际成功的保证。语用学受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越来越重视认知在语言交际中的地位,语境已由过去的静态研究转向了动态的认知研究,认知语境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认知语境呢?

传统的“语境”概念,几乎是一个包容力极强的范畴,它包括语言的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的方式,交际者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了解的程度,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等。以前的语用学在研究语言与语境的关系时,往往把“语境”当作交际场合的种种可见的具体因素,所以被看成是“具体语境学”。

但认知语用学的研究表明,辅助语言交际的并非总是具体场合因素,认知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指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用者处理信息的过程、或含义的获得过程,有感知、语言解码、假设、记忆心理图式的激活和推理这些步骤就够了,语用者对语言的信息超载部分的推导,并不一定要依赖具体的语境,这是因为语用者已经通过经验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语境实际上是语用者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语言使用者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具体场合不明确的情况下运用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进行含义推导的。人的知识结构是外部世界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和概念的结构化的结果,因此具体场合及其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言使用特征,也可以在大脑中结构化。这样一来,原来的具体语境因素,结构化后就变成了认知结构单位和关系。以后一提到有关具体场合,便会自然想到在该场合可能使用的语言表达;一提到某种语言表达,便会自然想到与这种表达有关的具体场合。语用因素的结构化产生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

四、修辞交际与认知语境

陈汝东(2001)在《认知修辞学》中论述认知语境时指出:我们把修辞主体根据对语境的知觉、构建、组合、协调并输出语言的心理过程描述为背景知觉,自觉知觉,对象知觉;背景知觉包括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社会心理,人际场,交际事件,时间和地点,自我知觉则包括动机,目的,角色,角色关系,价值观念,及个性心理;对象知觉包括动机,目的,角色关系,价值观念,个性心理,修辞能力,知识和品质。

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就是同一性,人类在言语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认同的情境中。在修辞交际中,受话者总是追求和遵循着最佳相关的目标,即在认知的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选择最佳相关的语境,以期对信息进行最优化的处理,做出最符合语境的假设,实现成功的修辞交际。

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探索修辞问题,所持的视角是:修辞交际就是人们依据具体言语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和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行为。Nathan T. Floyed 在Rhetoric & Epistemo-logy中提到:认知修辞学是修辞理论的主干,由篇章所传达出来的事实既可存在于产生话语的修辞情境之外,也可蕴涵于说话人或作者的意图或话语中。由此可见,对语境的正确认知直接影响着修辞交际的效果。

在修辞交际的过程中,组织和构建正确的话语是其第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修辞交际的有效性。在话语建构中,必然有一个修辞主体对语境进行认知处理的过程,即要有一个关于自我及对方的知觉、分析、判断、推理过程。有一个言语动机、话语信息、修辞方式方法等的预设过程和对实际效果的判断、推理过程。相关理论指出,从发话者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即通过话语引起听者的注意,引发其去思考。发话者一般都有两种意图:一种是信息意图,即提供话语的字面意义; 另一种是交际意图,即发话者想通过明示的信息意图所要传达的真正含义。 因此,在建构话语时,对语境有了正确的认知,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语码作为自己信息的载体,应该怎样组建句子和段落以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因为在交际过程中,单纯重复某些听者已经知道的东西,将导致使人厌烦,或者,陈述那些全然是新的,不熟悉的,以至听者还没有办法把它们插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的观念,那就将导致迷惑不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具体解释语境认知对话语建构的影响。

1.语码的选择。在修辞交际中,对掌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交际者,构建话语就首先涉及到语码的选择问题。说话人往往根据他对听话人的知识、他和听话人的关系而决定使用哪一种语体,例如普通话或者方言。在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不同的话题等都需要考虑变化语码以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语码的选择不仅需要对场景的正确认知,还需要对交际对象、话题、角色关系等有充分的认知。在构建修辞的时候,发话者要对交际范围、交际者、地点、话题,以及角色关系等语境进行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决定了语码的选择。因此,对语境的充分认知对我们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2.制定修辞计划。说话涉及到两类活动,即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话语建构就是制定计划的过程。在计划说些什么时,说话人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要想按照我的想法来影响听话人,我应该用些什么语言手段?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在认知语境的基础上制定修辞计划。

在进行修辞交际前,说话人必须首先认知准备参加什么样的话语活动以及他们和对方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要有背景知觉。他们是在讲故事,还是和别人对话?是在描写一个事件,还是在争论一个观点? 不同的语段需要有不同的结构。因此,我们要在对人际场、交际事件、动机、目的等语境因素进行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决定我们应该选择独白型还是会话型语段。例如:我们清楚自己的交际动机是向朋友讲故事,不需要他的回答和配合,那么就选择独白型语段,只要解决好描写的层面、内容和次序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的交际动机是要和同学争论一个观点,我们就要选择会话型语段,此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参预会话的人怎样使话语互相配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语段而言,不管是会话型还是独白型的,都是在对交际事件、动机、目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会话型语段,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扩大和深化认知语境以实现彼此的配合。

根据语境制定句子计划。在计划说一个句子的时候,说话人也需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说话人要谈论一些什么事物,这是对交际目的的认知。同样是“告示”,前面商场的“告示”美其名曰“敬告”,修辞效果却与后者大不相同。这就是对交际对象的角色、心理和双方关系等认知的不同造成言语行为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结束语

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研究的崭新的修辞学,在我们对语境的定义经历从具体语境到认知语境的深化后,我们不难看出在修辞交际中,对语境的正确认知直接影响着修辞交际的效果。从修辞建构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语码的选择,修辞计划的制定,都离不开背景知觉,自我知觉,对象知觉和角色互动关系知觉。修辞主体的认知调控着话语建构行为和话语理解行为之间的共变关系,因此我们对修辞交际的研究应该着眼于“认知修辞学”,用心理学的认知方法对其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Kurt W, Back. Social Psychology.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2]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

[3]陈汝东:《认知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吴礼权:《修辞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8]吴雪颖:《认知修辞学浅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杨晓燕: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