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极拳修炼与仙学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极拳和仙学皆博大精深,但中华仙学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曰:“仙学者,养生之学也。”同时,张三丰祖师为使后人迈入内修正道,在丹功上兴创了动功太极拳法,其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仙学哲学。仙学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的锻炼功法。仙学强调的性命双修,既能从心理上解决人生的烦恼,又能从生理上解决人的生老困惑。所以说,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绵延的灵脉,是一门对人类实施终极关怀的大学问。人们要了解仙学养生思想,进而关注其对生命的态度,这当中太极拳的修炼不失为一座桥梁。

太极拳拳法与仙学修炼一样,以拳养生,以拳演道。太极拳既可用于养生,亦可用于技击,然终归于大道,其用不同,其体则一,这就是拳与道的关系。拳归于道,故有拳道合一之说。太极拳与仙学养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古代仙学养生的特殊产物。养生是太极拳的宗旨,道德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学也,其理主要体现仙学“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等教理教义。故在拳架形体上,充分反映仙学理论思想。仙学养生中的修炼“三元”丹法、性命双修,其终极目的是为解决生命的自主与永生。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实为“大人之学”,或也可称之为“身心体验之学”。因此,练太极拳就是一种最好的有益身心的养生之道,其理论是完美无缺的,是任何一种拳术理论都无法与其相比拟的。当代仙学养生家孔德先生日:“比如太极拳,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疏经通络,活血养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以说,凡是武当拳,凡是太极拳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功用的就不是武当拳,就不是太极拳。”故习太极拳必先悟太极之道,穷仙学性命双修之理。在此,笔者结合太极修炼之理法所悟,与仙学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供同道商榷。

太极拳与仙学养生思想有着直接关系,太极拳是仙学文化的一种形象体现。仙学由追求长生而更讲究养生,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其修炼过程客观上起到巨大的保健祛疾、养生长寿的作用。宋代的邵雍主张“心为太极”、“道为太极”。拳名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合一。所谓“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拳为道,道在其中。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天地人是相应的,人类能主动适应自然,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太极拳主旨在于养生,在练拳之前要求彻底放松,与天地混为一体。人处于自然之中应遵循自然的规律,“顺乎自然求自然”。太极拳的自然其实就是“道”,道法自然,而道即无极,即“虚无”,所以顺其自然的最终还是要回归“虚无”。人与自然相应,顺之则“百骸理,万化安”。太极拳动作自然、神气内敛、体松劲柔,能使气血流通,身心舒畅,此其养生言;其运气沉而不浮,敛而不露,凝而不滞,连续不断,此其养性也;养生是延长生命的途径,修炼太极拳是养生的一种手段。知道太极拳是修身养命之术,光明正大之学,谓之“生生不已”,谓之“天地精神”也!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经络气脉的顺畅和流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经络发源于脏腑,布于肢体。气血不通,脉络不畅,往往是导致人体虚弱的重要原因。而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要不断追求最轻,修炼到最轻就是肌肉已不用力了。这可以不使一丝拙力停滞于经络之中,使经络通畅,气血流注,全身气血循着经络运行,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液流畅,静脉回流增加。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人体内脏器官会起自动按摩的作用,能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并带动全身的新陈代谢。由于太极拳的动作大都是弧形和圆形,有利于使练习者身上的肌肉纤维都参与活动,有助于提高弹性的柔韧度,并增强收缩的功能,同时能促进骨质坚固,增进关节的灵活,稳固。因此,修炼太极拳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是十分有效的。由此可知,太极拳的祛病延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要使太极拳与天地相合,采天地之气,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阴阳互动,以无生有,体现太极绵绵不绝、无穷无尽之衍变法则。在养生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要注重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归根穴,乃至内养与外练统一升华。仙学认为,人体有三要素:精、气、神,三者在人体中循环流转。“或精化气而气化神,或神化气而气化精”。神受之于天,精受之于地,气受之于中和,相互共为,不用分离。《金丹大要》渭:“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神炼静,积静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太极拳以拳养生,注重身体内部精气神的培养修炼,拳要练,更要养。养是养气、养神。故盘拳时务求做到“神宜内敛”,由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人静。而不是聚神于目,甚至怒目而视的神态,这样做实质上是耗气伤神,于养生不利。《黄帝内经》云:“形成神俱,神去则亡”,只有养“神”才能尽享天年。孔德先生指导学生修炼时曾说:“我们平时睁着眼有意向外观看事物,这是神的外用外耗。而我们闭上眼睛不去观看外部事物,或者睁着眼但并没观看外物的意念,神则内聚内存。神的内聚内存就是‘返观内照’。眼目的根窍在心,心动则神动。眼目一闭,神归于心。心不动则神凝。神凝,息定,气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会归根穴。一般而言,心息相依的最后归根处就是穴,先天一气萌发处就是丹田。丹田气的旺盛形成的鼓荡,其‘根据地’就是穴。要做到‘凝神’而能‘入穴’,关键在于心息相依。心息能够相依,就能息息往根上归。开始归根只是顺其自然。”至此可看出,太极拳修炼理论要求实与仙学养生思想同出一辙。仙学修炼首以静功为主,静功又叫性功。然静中寓动,即修性也兼修命。太极拳注重修炼腰肾以修命,培养动静以修性,合性命双修而为一。心与性本为一体,故养心亦所以养性,炼性即所以炼心。仙学修炼的动功要求动中静,静中守,注重火候的文武动静的调节。意思是先松先柔筋骨皮,后养后蓄精气神,每以守“中”为要务,偏阴偏阳皆不合道体。而太极拳修炼更要强调“中”用之要旨,以阴阳哲理,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的养生之术以达到舒筋活络,调节脏腑,百脉流畅,养神补脑而健康长寿。这与修仙学道的要求以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太极拳有动静之分,其动若水,也含有相对静止的内涵。“其静若镜”,静者“万物静观皆自得”,静是虚空的。修炼太极拳者心胸纯无杂念,意识如茫茫大宇,宁静空寂。古代仙家广成子告诫黄帝时曰:“至道至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勿劳尔形,勿摇尔精,乃可以长生。”其将修道

之理和盘托出。炼精化讲“静”,炼气化神讲“静”。拳经云:“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自然之道从至静之道而来,能静则万化自然而生。仙学认为,人不能妙合仙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人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仙道合真。就太极拳修炼到神明阶段而言,此“静”是“神舒体静”,是有为到无为,是指精神意识的内在功夫,不是肉体的功夫。心不静,神根本达不到舒,心是识神,识神妄动,元神根本无静可言。所以,“静”是太极拳所追求的目的,如果修炼太极拳者不明白“静”的根本,也就不可能达到心静矣!只有思想意识的松静自如,才是真自如。人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自心而修,费功而无益。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此才是“真静”。太极者为人道之基,人道以安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所谓“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彻始彻终,不离心性修养与心性锻炼。故凡言修命,必日修性,两者须臾不离。只有虚而静,才能修身心以养生。“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使心静神和亦为养生健身之要道。王重阳祖师曰:“此言大道之原,而功先于虚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修炼太极拳者,应以虚静为本,使内气虚静返真,进而达到元神归真的境界。这便是太极拳与仙学的“守中”、“处一”之道相通之处,亦即太极拳养心修的来源。因此,老子《道德经》中有“致虚极,守静笃”之说法。

太极拳发展至今,它的健身养生价值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也可以说是辅助仙学修炼成功的一种方式,原因就在于其动作的背后蕴藏着上下古今、天地万物之至理,蕴藏着深厚的仙学思想精髓。拳虽小而道大,人虽如蝼蚁之小,但可以体大。张三丰祖师云:“太极拳实乃为入道之基”。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修身养性,与仙道相通。修道习拳二者兼行,是修仙学之妙方。太极拳练到至高境界,必以丹道修为作为圭旨,即最终要融入仙学之中,归于仙学。拳道乃通仙道,必达至虚至无之境界。非拳无以护道,非道无以明拳。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

仙学养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我们要把明理放在首要位置,理明才能路明,理正才能路正。当今人们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理想过上健康长寿、和谐、幸福美满的日子,也是与仙学追求长生久视、重生贵生思想相一致的。太极拳以其修身之美,养性之善,能得而习之,庶几有益身心,其益大焉也!所以,推广太极拳也是弘扬仙学文化。不但两者并行不悖,而且更易臻上乘。孔德先生《仙学纲领》日:“以天人合一的大道哲学为准则;以广采博收的真理通融为胸怀;以唯象唯存的客观态度为前提;以灵通活变的自主精神为动力;以积极乐观的社会责任为进阶;以文明道德的思想情操为素养;以性命双修的自身实践为证验;以文武动静的综合修炼为方法;以人己共渡的操持举动为品德;以长生久视的生命永存为目标;以人类身心的全面升华为理想。”由此观之,修道学拳,实同一事,性命双修,拳道合一,丹满功成。武当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艺之末也”,此遗论是太极拳论的结束,也是拳论的精华。太极拳之道,道传有心人。人借道而行,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万物和,生命的完美长存自在其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同道们集古圣之言行,察自身之不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尊师训,人己共渡,致练太极拳以合仙道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