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教学矛盾及其化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教学矛盾及其化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讨论的教学矛盾并不是批评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现象,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认识与分析,在矛盾的解决中使思想政治教学有一个质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矛盾 化解

首先开宗明义,本文讨论的教学矛盾并不是批评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现象,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认识与分析,在矛盾的解决中求得思想政治教学质的进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即矛盾是推动社会事物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关思想就成为修复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力量。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矛盾表现及原因探析

日常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实际矛盾,既有客观原因,也存在一些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般是由教材内容引起的。坦率地说,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抽象、复杂的。虽然说当今信息技术发达,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不同的传统或现代媒体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政治信息,但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未必能够为学生所重视,如同我们天天呼吸但对空气却几乎一无所觉一样。这些包围在学生周围的大量政治信息一般都不会被学生主动纳入视野,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客观环境约束下,这些内容更加不容易成为学生感兴趣、愿意涉猎的内容。而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今天的学生主观上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兴趣,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是大人思考的事情,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加上客观生活中大量娱乐类的信息基本上占据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空间,因此学生也没有这样的意识与环境去研究思想政治。

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的作用下,我们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看到的现象往往是,绝大部分学生将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副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甚至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做着看小说、玩手机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学”与声色俱厉的“逼学”往往都起不到什么明确的效果。这里列出这样的矛盾并不是出于批评的目的,而是在于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寻找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途径。

根据观察、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点:

1.学生的学习认识问题

这里没有将矛盾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因为不想给学生的学习戴上主观消极的帽子。我们说这是一种认识问题,是指学生由于对思想政治的地位认识不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了学习动机的弱化和学习内驱力的淡化。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渗透以思想政治在生活中为什么无所不在、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以及认识世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的话,那凭着高中学生的思维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是能够喜欢上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

2.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如果我们问高中学生“何为文科”,学生大多都会回答“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不能说学生的回答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作为有着明显考试压力的学科,作为主要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记忆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不当,经常让学生去记忆、背诵、默写一些知识内容的话,那一不小心就会让学生丧失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3.学习评价方面的问题

必须承认,现在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不是源于自身,而是源于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反馈性刺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好(考试分数高)时,他们会产生一些学习热情,反之则会丧失学习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考试中,由于试卷内容有时不尽科学等原因,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因此会造成上述的一些矛盾。比如我们看近两年江苏某市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的六份试卷中,识记性的知识如“哪一年哪一月召开了什么会议”“哪一次的什么会议上确定了什么会议主题”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一般只会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机械记忆,而所召开的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会议的主题为什么这样确定,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等都不会纳入学生的视野。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矛盾的化解及思考

认识到矛盾所在并寻找到有效的化解途径,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经过探究,提出以下一些想法供读者批评指正。

1.发掘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并让学生有直接体验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那效果将是最好的。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肯定是需要去发掘的――不发掘学生难以自主发现。我们认为,高中的学生是喜欢理性思维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将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的理性思考内容。例如,如果我们直接跟学生讲马克思主义,那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如我们国家在“十五”和“十一五”十年中取得的成就,这显然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是什么支撑起中国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阐述就会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理论内容。

2.改进教学方式

这一矛盾化解策略的实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通俗化改造,对教学关系进行重建。例如,社会价值观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再以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因为学生的沉默有时并不意味着认同。而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社会价值观进行思考与辩论,学生可能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笔者曾经就市场经济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结果正反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结合当下社会中的一些政府弱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来论证“先有管理后有为人民服务”和“先有为人民服务而后有管理”两个观点。当然,观点是怎样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当中,既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也需要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判断。由此生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深刻的。

3.改进评价方式

作为一种导向,评价的改进应当体现在课堂和试卷两个方面。在课堂上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观点进行评价,而不是用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因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中的内容是有自己独到的观点的,对于这些观点只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我们就应该给予认同。而试卷评价往往涉及选拔和其他社会附加功能,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矛盾的前瞻

显然,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矛盾不会因笔者拙作的出现而解决,事实上在解决一个矛盾时往往意味着新的矛盾的产生。因此,笔者的拙作只是矛盾解决过程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不足之处固然需要请读者包涵,但面向未来,笔者认为还是要注意观察与思考,收集不同届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往往会有哪些矛盾的表现。从思想政治学习的规律来看,我们掌握的矛盾越多,寻找到的矛盾解决方法也将更为科学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