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信息外部性分析及其产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信息外部性分析及其产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和经济后果的事实,产生并提出了会计信息产权的命题,而会计信息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不同利益相关者为会计信息产权进行博弈。研究会计信息产权,旨在抑制会计信息的外部性,明晰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关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会计信息供求效率。

一、引言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主体生成和对外提出的替代变量,无论是反映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还是促成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系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交换关系,又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分配与配置效率。本文所要阐明的主要思想:一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物”,它以财务报告形式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二是会计信息不仅体现为一种输出物,更体现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蕴涵着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针对会计信息的各种权利关系;三是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和外部性特征,对其使用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会导致经济资源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四是基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和外部性的事实,产生并提出了会计信息产权这一命题,会计信息背后蕴含着的经济利益关系,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围绕会计信息产权进行博弈,而博弈导致不同利益相关者因会计信息受益或受损的事实衍生了明晰会计信息产权的要求;五是为了克服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使外部性内部化,保护企业管理当局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应有产权,客观上需要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二、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及其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主体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或者主体带来的影响,但却没有因这种影响发生支付或得到补偿。Samuelson和Nordhaus在《经济学》中指出:“当企业或个人将费用或收益强加于市场外的其他人时,外部性(或外溢效应)就发生了”。

本文采用石宏和王德春对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定义:从会计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就是指企业或其他会计主体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使他人或社会遭受额外的成本或收益,而这种成本或收益不能通过市场加以确定,各相关主体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索取赔偿或进行支付,表现在会计计量上就是收益与费用不相配比。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信息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收益、而他人或社会却不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如在“搭便车”情况下无偿使用会计信息、因使用相关的会计信息而降低交易费用或获得投资收益等就是这种额外收益的情形。负外部性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信息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了损害,却不对这种损害进行相应的赔偿。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据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而造成损失;由于会计信息过载,承担了不必要的机会损失;或因会计信息提供不足,为获取决策所需信息而花费更多的交易费用等即为信息使用者可能遭受的损害。

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存在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正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企业为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负担了大量成本,但没能通过市场从受益的投资者那里得到相应的成本补偿,由此会导致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配置过少。即会计信息的正外部性体现为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私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企业只愿意提供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时的会计信息量,而没有动力去提供满足外部投资者需要的会计信息量。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处于公司外部的众多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遭受了投资损失。同时,众多错误的决策造成市场无序运行,增加了社会成本。但管理当局提供的这种会计信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计入其成本费用,而是由他人、社会不合理地承担了,公司获得了与其费用不相配比的收益。因为有利可图,导致了资源对这种产品的配置过多。即会计信息的负外部性体现为企业提供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使企业有动力去提供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错误的或虚假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总之,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信息供求中的成本与收益,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配置。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其实可以等价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具有相互性的特征。其一,会计信息生成和提供时,由于委托关系下必然衍生的委托方和方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所以企业管理当局从私人角度进行权衡,会以牺牲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追逐个人私利,而其过程总是以借助会计信息进行掩饰,所以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本身即具有外部性。其二,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是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出于其私人投资决策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各种要求,也会出现管理当局按照其要求提供会计信息,却导致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受损情况的发生。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及其相互性特征是会计信息产权研究的关键。明晰和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旨在抑制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使会计信息的供求效率得到改善。

三、会计信息产权及其博弈

(一)产权与会计信息产权

根据产权学派的解释,“产权实际上是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产权学派的重要学者Demsetz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另外两位学者Furubotn和Pejovichc对产权的解释是:“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的特性,说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无疑会形成人与人之间受益或受损的关系。会计数据的效用不仅表现为影响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及收益的变动,而且会影响不同利益团体的行为;或者说,不同利益集团将选择或争取(反对)特定的会计方法程序,借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不同利益相关者因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的事实要求明晰会计信息产权,决定谁更有理由基于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也就是客观上需要一种会计信息产权制度来规范和调整因会计信息的归属、占有、使用、收益等所造成的相关利益者之间相互认可的产权关系。

因此,会计信息是具有产权特性的,即会计信息产权,它是界定人们在使用会计信息时如何受益及受损的权利,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循的、与会计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而且违背该行为准则的利益相关者将会面临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冷酷策略或以牙还牙策略,因此将会付出长远利益的巨大代价(杜兴强,2001)。作为一种社会工具,会计信息产权的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的明晰、界定和交易能够帮助企业形成与市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二)企业契约关系与会计信息产权博弈

企业是一个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缔结的契约。表现为管理当局(方)拥有其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委托方)拥有其财务资本,并要求共同分亨企业缔约资本的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当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源之后,其必然要求分享对企业产出的产权。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有关资源投入者拥有对企业产出的产权,相应地就要求对会计信息拥有产权,即双方各自以排他性的资本进行缔约,并相应要求共同分享企业缔约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所以,会计信息产权是从企业所有权分享中找到其理论依据的。一般来说,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激励与剩余索取权对应,剩余索取权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信息产权博弈提供动力,而剩余控制权则决定着会计信息产权博弈的动向(杜兴强, 2002)。

由于委托方和方之间目标和效用函数的差异,方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以牺牲委托方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行为。而且,由于企业契约关系的不完备性,必然衍生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问题,即要求契约各方拥有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尽可能地保持匹配。作为会计信息核心内容的财务报表,维系并体现着委托契约关系的均衡,而以财务报表作为媒介传递的会计信息是衡量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是否匹配、监督和激励是否相容的关键因素。因此,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管理当局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就会计信息体现的各自应分享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行博弈。

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股份制企业逐渐转向占据支配地位的组织形式,面向社会筹资导致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数目急剧膨胀。由于每个人的出资额在企业中占据的比例逐渐下降,因而形成大量分散的小股东。明晰和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实质上是保障分散小股东相应的剩余控制权和赋予管理当局应有的剩余索取权。分散小股东获取相应的剩余控制权,可提高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效率,赋予管理当局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可激励其效用函数与股东的效用函数尽可能趋于一致。会计信息产权初始的界定是不均衡的,因为企业缔约各方都是借助于所拥有的剩余控制权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界定的,但现实中分散的小股东拥有终极剩余索取权,其剩余控制权只停留于法律规定的形式层面上,而实质上被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因而管理当局在会计信息产权博弈中占据优势。由于会计信息初始产权未得到良好界定,所产生的积累效应直接影响了企业缔约的各项权利,股东为获取应有的会计信息产权,与管理当局的矛盾日益激烈,会计信息产权博弈处于持续不均衡状态,最终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四、会计信息产权维护机制

从信息供求角度来看,会计信息产权结构是由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等权能构成的权利束(苏强,2006)。在现实中,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的配置是不均衡的,因为在会计信息产权博弈中常常是拥有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拥有需求索取权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甚至会退出会计信息产权博弈,这是产生会计信息产权结构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如果把会计信息产权赋予管理当局,由此造成的外部性由投资者承担,这样就会使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更为不利,投资者最终可能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拒绝承担外部性;如果把会计信息产权赋予投资者,各投资者均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向管理当局索取会计信息,而投资者要求差异的巨大,会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交易成本很高,这样的产权安排也一定是低效率的。

产权制度安排决定了产权的完整和保障程度,产权残缺会使相应的权能和权益受损。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和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需求索取权相互分离又相互交织的复杂产权结构。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非对称分布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用信息优势实质上控制了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需求索取权必然受损。如果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具有剩余控制权,那么其剩余索取权就是虚置的,因为其根本无法通过行使会计信息需求索取权来保障自己得到企业的剩余利益。

现代公司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合作的制度安排,是一个以利益与风险为链条的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应当尽可能与剩余索取权对应,这样才能保证外部性的最小化。为此,若能通过对会计信息产权的合理界定或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恰当安排,使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就可借以内部化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其基本思想是:制度安排应使会计信息产权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尽可能对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实施经理激励机制,将剩余索取权部分转让给人力资本所有者,使其利益与风险相匹配;同时,加强对供给控制权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充分保障需求索取权的行使,使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产权来维护各自的权利,行使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共同承担信息风险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