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与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发现“90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与其他年龄层相比有显著的特点:“90后”大学生对恋爱与婚姻的态度较端正积极,且责任感强;在择偶标准如性格、经济地位、学历等方面,打破了传统择偶理论中的“同类匹配”原则和“男高女低”模式;门第观念、经济条件不再是影响“90后”大学生择偶的重要因素,相反,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性格、能力、外貌等方面;“90后”大学生所呈现的择偶标准是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傅冰燕(1991-),女,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33-02
一、问题提出
择偶标准通常是指对择偶对象的情况,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要程度。[1]
婚姻开始于人们对两性结合的取向和标准,它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在西方,现代婚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伴侣和亲密关系,因而择偶的目的已从传统的满足亲属群体的要求转变为满足择偶本人的需要,择偶基础也以爱情为主。[2]然而在中国,“门当户对”一直是城乡居民择偶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说到:“高度契洽不易凭空得来。只有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获得,门当户对的标准也就是保证相配的人文化程度相近,使他们容易调适。”[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带来了社会的转型,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快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结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离婚率的上升、结婚年龄的推迟、“剩男剩女”的出现、性观念的进一步开放等变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择偶标准和婚姻观念。[4]
除了上述提到的社会因素影响着择偶标准的变化,笔者认为,一个群体择偶标准还受到该群体所属的阶层和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色彩的影响。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出生在20世纪末,成长于世纪的交替阶段,受到新科技、新思想、社会新变化的洗礼,成为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新群体。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在生活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的群体特征,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择偶标准的不同。
鉴于“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鲜明性和特殊性,笔者对于“90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及其影响因素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因此在关于“‘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与影响因素”的调研中,着重研究“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他们择偶标准的因素,相信这一研究结果能为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调查法向特定对象发送271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为112人,女生为139人,被调查者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方法
采用自编的《90后大学生择偶观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采用网络调查法,即利用互联网向特定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方法。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包括被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对恋爱与婚姻关系的看法,以及择偶标准的态度等共8个项目。
3.数据处理
运用spss16.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90后”大学生对恋爱与婚姻的看法
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的行动表现。婚姻是将男女双方恋爱中产生的一切情感变成稳定、专一、延续的状态。不同时代对恋爱与婚姻有着不同的理解,“90后”大学生对恋爱与婚姻的理解既反映出他们的群体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被调查者在回答“您对恋爱的理解”这一问题时,有49.45%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有22.88%的人认为恋爱是因为“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仅有6.27%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以寻求精神寄托,没有过多考虑将来”。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对恋爱的理解上表现出较为端正、积极的态度。
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这一看法上,有43.54%的人认为“恋爱是爱,婚姻是一种责任”;42.44%的人认为“只有通过恋爱才会有美好的婚姻”,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有着密切的关系,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的升华,这也反映出“90后”大学生意识到了婚姻是一种责任,具有较强责任意识感和担当,而不是将婚姻视为简单的两性结合。
2.对“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分析
(1)对择偶对象性格的要求。择偶理论中的“同类匹配”原则认为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宗族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相等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5]然而,通过数据分析显示,“90后”大学生在对择偶对象的性格要求上并不遵循同类匹配原则,有54.98%的人要求择偶对象的性格与自己互补;23.25%的人觉得无所谓;只有21.77%的人希望择偶对象的性格与自己相似。
(2)对男女在婚姻中的经济地位的看法。择偶的梯度理论认为,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对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经济收入比自己高。[6]然而,表2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有46.6%的人希望配偶与自己的经济地位平等;有32.3%的人认为在婚姻中的经济地位应是男高女低。从性别角度上看,分别有48.2%和45.3%的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希望配偶与自己的经济地位平等;有36.7%的女大学生认为在婚姻中的经济地位应是男高女低,多于男大学生的26.8%。这一数据表明“90后”大学生对男女在婚姻中经济地位的要求打破了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女大学生仍认同传统上“男高女低”的观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