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月荔枝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月荔枝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时候看《红楼梦》,对于书中一些繁杂隐讳的文字暗喻还只是一知半解,但犹记得贾母在家宴上说的一个灯谜,谜面很简单:“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便是“荔枝”(立枝)。因为觉得简单有趣,便过目不忘。而在三十七回中,宝玉给探春送鲜荔枝,一定要用缠丝白玛瑙碟子相配才好看,这不经意间的生香活色之笔更是引发了读者对荔枝的无限遐想。

荔枝之美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是著名的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它原产于我国南部,有着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记载,最先名为“离支”,后又称作“荔枝”。荔枝形色艳丽,味美清甜,却又质娇而难以久存,颇受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因此在古今文学作品中,对荔枝的赞誉屡见不鲜,荔枝以其超凡出众的娇贵,自古就被奉为果中的珍品。

荔枝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优良品种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

《荔枝图序》中描述荔枝,称其“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是对鲜荔枝极为生动鲜活的写照。成熟的荔枝大多为深红色或紫色,外形卵圆形或圆形,形如心脏,蒂大顶小,两侧自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称作缝合线。剥去荔枝壳,会发现壳内还有一层紧贴内壁的白色薄膜,印出壳内壁的花纹。新鲜的荔枝肉呈莹白半透明,状如凝脂,入口软滑甘韧,浆液清甜浓香,实为果中上品。其实,这层鲜嫩的荔枝瓤并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一层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应是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如紫绡”的内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后一般都不留渣滓,甘甜爽口,挂齿留香,以鲜食最佳。荔枝可去壳去核,浸在糖水里制成罐头,但味道与鲜食相差甚远。若晒干或烘干,则变成红褐色的荔枝脯。

荔枝的娇贵,还在于其不耐贮藏,极易变质腐败。正如白居易所言:“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成熟期在五月至八月,盛于七月,正值夏日高温季节,由于贮藏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因此从前在北方市场上很难觅到鲜荔枝的踪影。而在保鲜技术与交通条件都很差的古代,要在非荔枝生长地吃上新鲜的荔枝,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的便是从南方兼程飞骑给宫廷里的杨贵妃和唐明皇送荔枝的情形,如此一来,能博妃子一笑的荔枝自然也就身价百倍。

荔枝之益

荔枝营养丰富,每100克荔枝肉含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糖类16.6克、钙2毫克、磷24毫克、铁0.4克、钾151毫克、镁12毫克及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果胶等。常食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荔枝还能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而中医学认为,荔枝味甘酸,性温,归脾、肝二经,有生津益血,健脾止泻,温中理气,降逆等功效,能够治疗、脾虚久泻、气虚胃寒、呃逆等病症,较适用于妇女产后血虚及老年体弱多病者,民间即有“血寒补荔枝,血热补龙眼”的说法。

荔枝之伤

荔枝好吃却不可多吃。

中医学认为,荔枝属于温性,多吃易“上火”,故凡属于阴虚不足、虚火偏旺的人不宜食用。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荔枝气味纯阳,其性畏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病齿及火病人尤忌之。”民间也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说明荔枝的火气很大,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

更须注意的是,近年研究表明,进食过量的荔枝后可引起糖代谢紊乱,轻者会出现头晕恶心、腹泻、面色苍白、湿冷等症状,重者则突发昏迷及阵发性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因空腹进食大量的荔枝突发性症被称为“荔枝病”,尤以老人儿童多见。

荔枝虽然美味营养,但食用时也要讲究一些方法,切不可真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所说的那样贪吃猛吃。

如何正确食用荔枝?

买来的荔枝要充分浸泡和清洗,去除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食用鲜荔枝时最好将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火,同时饮用适量的绿豆汤或茶水也可以减轻荔枝的上火症状。

对荔枝过敏的人及阴虚火旺者要禁食或慎食,有扁桃体炎、咽喉炎、便秘的病人也尽量不要食用鲜荔枝。

每日进食量成人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则勿超过5颗。

也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餐后半小时再食用。一旦因进食大量荔枝而引起突发性低血糖,要适量补充糖水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则要及时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