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T制造业现新趋势苹果部分生产线搬回美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T制造业现新趋势苹果部分生产线搬回美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苹果产品长期遵循的“加州设计,中国制造” 业务模式,可能发生微调。

12月6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接受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彭博商业周刊》专访时表示,明年苹果公司准备将一条Mac电脑生产线的制造业务迁回美国,这也将是10年来,苹果的电脑生产线第一次重回美国。

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苹果曾有许多产品在美国生产,不过,随着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基础不断完善,苹果逐渐将生产线转移到亚洲,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在苹果的影响下,时至今日,将制造业务外包已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惯常的做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供应链高手”之称的库克的此番表态显然引人关注,制造业务的回归或许意味着苹果的一次逆转。但库克并未透露具体涉及的产品以及制造工厂将位于美国何处,仅表示苹果暂不会直接从事生产,依然继续寻求合作伙伴并参与投资,在美国的制造业务范围将不局限于产品组装。他还透露,苹果的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美国制造,如iPhone和iPad的玻璃就是生产于肯塔基州。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计划为这条生产线投资1亿美元,估计占其明年资本支出的2%。

对此,密歇根制造技术中心劳动经济学家丹·鲁利亚(Dan Luria)表示:“这笔投资大概能创造200个就业岗位,产量大约为100万台。”他认为,苹果的这一计划可能会享受到税收减免和其他政策优惠。

不过,已经有信息显示苹果并不打算大规模将制造业务回迁。库克就表示,寻求海外代工并非由价格因素导致,而是美国国内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因此也有一些美国媒体认为,由于近年来美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制造业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美国大型企业都面临着为国内创造就业机会的政治压力,苹果的做法可能是一种姿态,以回应这些压力。

美国制造的复兴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外移,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在不断加剧,美国的制造业能否复兴以及是否应该复兴就成了美国政治和经济界共同争议的话题。

失业率的高企让美国民众对于大企业频频将生产环节移至海外的做法愈发不满,尤其是向苹果这样能赚钱的公司——苹果公司持有的现金量一度超过美国联邦政府,普通美国人却无法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商业法则注定了资本必然会向低成本高回报的地区转移,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何况其中还包括了库克所言的非价格因素。

当两者矛盾愈发尖锐时,美国政府只好出面介入调和。在任期间,奥巴马总统一直在努力游说各大美国公司将工厂搬回美国,但是进展缓慢。2011年,奥巴马在硅谷宴请各大科技公司CEO的会上,他直接问坐在身边的乔布斯:“要付出何种代价,才能在美国生产iPhone?”乔布斯回答说:“这些工作机不会回来。”乔布斯解释道:“iPhone上市前几周,苹果修改了设计,组装线须重新调整。新显示屏深夜时运抵中国工厂,一位工头马上叫醒8000名员工,立即开始赶工。96小时后日产量就达10万台。这在美国需耗时几个月。”

在海外代工的问题上库克与乔布斯的意见相近,但前者的行事风格却与后者截然不同。首席运营官出身的库克更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务实的行事风格使其显得精明且稳重。他上任后不久便到访乔布斯一次也没去过的中国,以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还推出了一直为乔布斯所不屑的7寸平板电脑,表现出迁就市场的态度。在这种情形下,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极端重视商业效果的CEO会只是为了向美国民众表态就罔顾公司的利益将Mac生产线迁回美国。

其实,在苹果宣布在美国投资建厂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已经略有复苏迹象。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自2010年1月制造业岗位创下7年新低以来,至今为止美国已新增49.6万个制造业岗位;而今年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也在田纳西州建造其在美国的第一座组装厂。日本管理层表示,美国工人并不比日本工人差。这样的变化或许给了库克回迁的信心。

另一方面,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全球PC市场的变革也在深刻影响着IT企业的生产方式。惠普,这家曾经的第一大PC厂商每年出产的5000万台电脑中,有不少台式机是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等高成本地区生产的,以确保尽快向企业客户交付产品。5年前,惠普销往欧洲的台式机大多产自中国,但如今,为了降低国际间货运成本,惠普在中国的部分相关制造业务已转移到捷克和俄罗斯,而这些地方的人力成本高于中国。

有鉴于此,苹果将Mac电脑制造业务迁回美国显然有它的考虑。科技行业分析师罗布·恩德勒(Rob Enderle)就表示,这些在美国生产的电脑可能是针对本土销售的大型、低价值产品。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另一个可能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是自动化生产的普及。信息科技和创新基金会总裁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猜测,未来苹果投资建设的工厂肯定会拥有当前最先进和最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苹果已经开始在部分MacBook笔记本产品的制造中使用自动化技术,而今年3月亚马逊斥资7.75亿美元收购自动化技术供应商Kiva Systems,也体现了未来美国公司朝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IDC分析师迈克尔·帕默尔(Michael Palmer)表示,目前劳动力支出仅占电子产品制造成本的8%,略高于空运成本,而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用工安全和环境责任的加强,海外制造的优势会随之减少。阿特金森认为,一旦苹果在美国的制造厂获得成功,将影响更多的美国企业,这将可能成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契机。

难以影响海外制造

在库克宣布将在美国建厂后不久,作为苹果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旋即表示,将根据客户的需要,考虑扩大北美市场业务。而据美国科技博客Apple Insider报道,苹果在美国主要的代工生产商将可能仍然是富士康而非美国当地公司。Apple Insider的说法与富士康的表态不谋而合。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艾米特·达亚纳尼(Amit Daryanani)认为,苹果有一些重要的供应商,但制造业务很大程度上由富士康承担,这种现状难以轻易改变,因此即便苹果转移生产地点,富士康仍会是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

所以,如果美国制造业成功实现复兴,不排除一些像富士康这样有实力的代工厂随之进军美国,继续与高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同时,一些中国公司也可能抓住机会,依靠在制造业方面的经验打入美国市场。联想集团已经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电脑生产线,联想全球供应链沟通总监马克·斯坦顿(Mark Stanton)表示,联想明年将在美国生产数十万台笔记本及其他产品。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在今年3月报告,预计到2020年,由中国迁回美国的工厂大概会为美国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就业岗位,但就目前来看,美国公司在海外代工产业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苹果将部分Mac制造业务回迁现在还只是一种尝试,而为苹果贡献了70%收入的iPhone和iPad仍然全部由中国制造。有分析指出,自动化生产的前景固然美妙,但完全发展成熟仍需时日,美国制造业要彻底克服“非价格因素”的难题也并不容易。

一位苹果前高管称,库克选择亚洲市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首先,亚洲工厂可以迅速根据需求调整规模,其次是亚洲供应链优于美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制造业“在这方面无法匹敌亚洲”。

以中国制造工厂为例,老板几乎可以使工程师随时待命,且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费用。他们在车间旁边建设职工宿舍,以保证24小时都有工人上班,一些工厂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

该苹果前高管表示,现在整个产业链基本上就在中国。如果你需要1000个橡胶密封圈,在隔壁的工厂就能买到;如果你需要100万颗螺丝,过一条街就能买到;如果你需要特制螺丝的话,只需要3小时就能实现。而在美国,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中国经济评论家马光远表示,在全球化时代,苹果的产业链遍布全世界,苹果究竟是哪一个国家的公司都很难定义,因此,将制造业完全迁回美国的概率基本上为零,这么做“对于苹果来说的话将会是一场灾难”。不过,随着全球IT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产业优势也会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确保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