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拥抱中感悟亲情的美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拥抱中感悟亲情的美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原题再现

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拥抱,对于我们来说是那样熟悉,她曾经伴随我们生命的成长,我们在一个个拥抱中渐渐长大;拥抱,有时又是那样陌生,离我们仿佛很遥远。拥抱,她无言,然而我们从中可以读到温暖,读到希望,读到歉疚,读到包容……太多太多的内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以“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选文体(除诗歌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中考佳作

拥 抱

她是我亲妈,精明强干,是个女强人,①但她的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没抱过我,她总是抱着或背着小妹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次,趁妹妹睡着了,我扑到妈妈怀里,撒娇地说:“妈妈,你抱抱我吧!”谁知妈妈一听,把眼睛一瞪,推开我说:“你不见妈妈累得很吗?这么大的男子汉还要妈妈抱,去去去,家里都乱成了一团糟了,快去给妹妹洗尿布……”我伤心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还是洗尿布去了。我明白自己乞求不来妈妈的爱。我只是她的累赘而已。

我的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若是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可是母亲从来没有帮过我一次,家里的卫生都是我打扫,楼上楼下七八个房间累得我面红耳赤、气喘吁吁。②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咱家又不是没钱,干吗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说穿了,她不喜欢我,嫌我是个残疾人。

自此看见妹妹我总是掐她揪她,把对妈妈的恨完全发泄在她身上。我也总是恶毒地想:“她也成了跛子才好呢,都成跛子了,看妈妈还这样待我不?”但我的愿望没有实现。相反,妹妹越来越像一朵花,而妈妈对我却越来越不管不顾了。

到了小升初考试,我的成绩一塌糊涂,妈妈这才着了慌,求爷爷告奶奶花了不少钱把我送到这所最好的学校来。我当然不领这个情,我想着,别看表面上是为我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其实不过是为了送我去住校。

对这样的安排,我是无法拒绝的,好在学校生活挺好,我很享受。

③那时,叛逆的种子在心里越长越高,我发誓要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轻视,我要成为班里的NO.1。为此,我改头换面,努力学习,从进校之初的850名很快提升到500名,一年后居然到了180名,初二下学期期末居然考到了20名。

那天,当我走下领奖台时,突然,一束娇艳欲滴的风信子挡住了我的视线。一双熟悉而陌生的手臂把我紧紧拥抱。“儿子!妈妈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她喜极而泣,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④那一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我突然感到了久违的温情,原来她一直是爱我的,正如我对她的爱。

(本文摘自互联网)

题型透视

这是一道“提示+题目”式的命题作文。这个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审题易于准确到位。题目《拥抱》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抱”,从这层意义上讲,在构思时要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拥抱、拥抱的原因等等诸多因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爱、包容、歉疚,所以才需要拥抱,父亲、母亲、外婆、真诚的朋友……都是我们曾经拥抱的对象。我们应该把那些幸福甜美、离别伤感、波澜起伏的真实故事再现出来。

二、构思易于脱俗出彩。文章要出彩,构思要脱俗。拥抱的发出者是“人”无可厚非,但如果是“物”的话,就会显得耳目一新。我们可以把“拥抱”的对象锁定在书籍、电影、电视等,还可以写与植物、动物、环境、网络等之间的拥抱故事。也就是说,“拥抱”的对象可以是除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写出与它们之间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与共鸣;甚至可以写与自己期盼的温暖、善良、诚信、幸福等品行进行“拥抱”,谈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三、情感易于真切抒发。“拥抱”这个命题,必然要抒感。而文章抒发的情感必须建立在所选择的材料基础上,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无论和自己拥抱的“人”或“物”是怎样的,都要加入特定的环境的渲染和烘托,或者加入必要的细节描写,在文章的开篇或结尾展示自己的抒情技法,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特色解读

这篇满分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且充沛。作者先是凸显妈妈的狠心,将情感抑到最低点,然后调转笔锋,以妈妈喜极而泣的拥抱来表现其良苦用心,扬出情感的高潮。这一“抑”一“扬”,使文章变得不再平凡,而“欲扬先抑”这种表达手法,也值得我们去掌握和重视。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鲁迅为了表达对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之情,却在文章开头贬抑阿长,写了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随后才慢慢写了阿长的许多好处,“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对她的怨恨也“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就是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构思手法。著名作家茅盾在他的《白杨礼赞》中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然后写在茫茫高原之上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扬”。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我们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佳句赏析

句①,“但”转折,“狠心”与前文的“精明强干”、“女强人”形成对比,“毋庸置疑”进一步肯定亲妈的“狠心”,设置了悬念。

句②,4个反问句再现“我”的内心世界,用“不请清洁工”、“不是没有钱”、“难为儿子”突出亲妈的狠心,照应开篇。

句③,展现“我”的心理活动,表明我的决心,为“我”思想的转变做铺垫。

句④,“温暖”、“温情”突出拥抱的力量,照应文章题目,突出文章中心。

深度点评

和幸福相比,苦痛更让人无法忘记;和顺畅相比,挫折更会给人带来奋进的力量。这篇中考作文的作者从自己被遗忘、被忽略写起,真实坦然地记录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从“渴望一个拥抱而不得”到“生出种种怨恨、不平乃至报复心理”,最终“母亲以一个拥抱的力量融化了心头的坚冰”的过程。这个故事真实可信,在感人之余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索。文章的优点表现如下:

一、运用“欲扬先抑”写法,使文章显得精彩纷呈

“我”虽是男孩,却没有得到“亲妈”特别的关爱,“亲妈”把她的爱完全投入到妹妹身上。文章开篇即用“她的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表明母亲对我的忽视,并为后文继续写母亲对“我”的“无情”做铺垫:“我”渴望母亲的一个拥抱,母亲不但不满足我,反而“把眼睛一瞪”,并说出一大堆理由,以至于“我”伤心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跛脚的“我”承担着打扫家里卫生的工作,母亲没有看到“我”累得“面红耳赤”的样子,仍旧狠心地为难自己的儿子……这都是“抑”笔。而“我”呢?在种种冷遇下产生报复心理,对母亲偏爱的妹妹或“掐”或“揪”,希望妹妹也变成一个跛子。直到“我”中考失利,母亲对我的感情才发生变化,开始“扬”:母亲的“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她不爱我,就不会有这样的举动。母亲的不管不顾激发了“我”的斗志,使“我”发誓要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轻视。事实上,这正是母爱最真挚的体现。对于一个跛脚的希望人们关爱的孩子来说,培养他的自信心、自尊心是最重要的。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她的冷漠、不闻不问培养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儿子:成绩由850提升到500名到180名到20名。这是“我”努力学习的结果,更是母亲良苦用心的结果。至此,“欲扬先抑”的写法得到了成功运用。

二、运用心理描写方法,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这篇中考作文中成功运用了心理描写,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示。文中,“我”对母亲由“恨”到“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的感情变化过程,都是由心理描写完成的:“我伤心极了……我明白我乞求不来妈妈的爱。我只是她的累赘而已”这处心理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我”没有得到母亲拥抱后的极度失望的心理活动;“她也成了跛子才好呢,都成跛子了,看妈妈还这样待我不?”这处心理描写则成功地展现了因为妈妈对妹妹爱的太多,而“我”心生嫉妒的心理。当然,这处描写不能使“我”的形象变得渺小,而是人物内心感受的真实再现。文中对“我”的叛逆心理的描写也是很成功的,这种正常的叛逆心理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也为母爱的最后展现埋设了伏笔。当然,文章的成功除了心理描写外,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也不可或缺:我渴望拥抱对母亲的深情诉说、母亲“推开我”、“瞪了我一眼”……这些描写,丰满了人物的性格,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三、运用卒章显志手法,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

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考生为让“拥抱”出现得更加自然,在文章结尾处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在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母亲为“我”送上了一束娇艳欲滴的风信子,而对“我”更重要的,是母亲那个大大的拥抱。这样使文章在结尾很好地照应了题目,首尾圆合,升华了主题,同时也让主人公的转变有了可能。

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完整,过渡衔接自然熨帖,叙述流畅,思路清晰。文中多处运用短句,形成一种 交错美、音乐美、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