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教学快乐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教学快乐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想读——满足学生好奇的需要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通常从这样几方面着手:(1)留给学生产生疑问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2)设计让学生大胆质疑的环节。在课堂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未读先问,可以让学生边读边问,也可以读后集中提问,可以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问,甚至可以在课堂结束时发问,不拘时间,不拘形式,满足学生好学好问的心理需要,鼓励学生有“把问进行到底”的意识。

我想议——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交往是孩子主要心理倾向之一,也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变过去师生单元交往为现在的师生、生生的多元交往,以满足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个体成为教学交往人际互动中的一员。主要的教学程序是:(1)创造交往的机遇。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量走出“师”的角色,以旁观者的心态处之,把问题的“第一解释权”让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互动的契机。(2)开辟交往的领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个体性认知障碍,教师采用“开渠引水”的办法,抛出问题,引入其他同学的思维参与,当场给予解决;对于一些典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教师可以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最后再集体交流。(3)注重交往的过程。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让尖子生唱“独角戏”,确保“众人划桨开大船”。同时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吸收别人的“闪光点”。总之,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交往的快乐,体验到合作的成功,真正做到“议”得精彩,“议”出风采。

我想改——满足学生创造的需要

学生的阅读创造,除了文本解读意义上的创新外,主要集中外显在“改”字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思维成果,要赞赏学生的创造才能。只要“改”得有道理,都要大加赞扬,甚至倡导鼓励。(1)改文题。读了《景阳冈》,有学生提出“景阳冈”作为课题,只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关系不大,应该改成“武松打虎”,既醒目,又能集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笔者不但肯定他的想法,还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教材出版社。(2)改语句。一位学生读了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六》中的“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后提出:同样一幅画,前面一位画家画的是“游春”,而后面一位画家却画的是“一个夏天的落日时刻”,根据文题中“踏花”一词判断,下文中“夏天的落日”应改成“春天的落日”。结果人教社的编辑来信证实这位学生“改”法是正确的。(3)改称呼。学了《世纪宝鼎》一文,学生很难体验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读了几次都没有到位。这时一位学生提出:如果把这篇文章改成“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口气,就好读多了。经他一提醒,立即让学生将这篇文章改成一篇“解说词”,学生兴趣大增,稍加修改,没经任何指导,一个个读得慷慨激昂。

改变身份——教师当“主持人”

新课程让教师改变传统的“布道者”面孔,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拥有“语言霸权”,不能再唱“主角”,他们走下神圣的“讲坛”,回到了学生中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遇到问题,不一锤定音,与学生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不大包大揽,甘当学生助手;遇到争论,不息事宁人,敢当煽风点火者;遇到“话柄”,不躲而避之,而是掉转船头,深发话题。他们不摆面孔,不端架子,不断地鼓励学生“查一查”“试一试”,时常提醒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变换角色——学生当“导演”

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俨然是“导演”,对学生呼来唤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受提问,被动回答;受检查,被动做题,他们成了“算盘上的珠子”,被不时地拨来拨去。现在的课堂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导演”。一篇课文,你想学什么,根据自己需要;你想和谁一起学,由自己和对方双向选择;你想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确定;你想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尽情展示。语文课堂上,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学堂”,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一切服务学生的“学”。

转换文本——教材当“剧本”

语文课,因为教材“建设”而显得丰富多彩,语文,因为教学目标回归而倍感亲切,语文,因为教学呈现方式的变式而其乐无穷。开卷有益,开卷有乐,语文是一本“开心辞典”,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尽情“狂欢”的节日。